2007年经国务院同意,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启动了沿淮四省的淮河流域环境科学治理和癌症综合防治工作,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灵璧县、阜阳市颍东区、蒙城县、寿县被纳入到此项工作。为总结、交流项目工作经验,进一步贯彻落实《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1年11月3-4日,安徽省卫生厅在合肥召开了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中期总结会,阜阳市、宿州市、亳州市、六安市、颍东区、埇桥区、灵壁县、蒙城县、寿县卫生局、疾控中心等项目负责人,以及厅疾控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妇幼保健所,省肿瘤防治办公室等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真总结了安徽省前一阶段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成果:一是在上述5个县区建立了人群健康综合监测体系,调查了解当地癌症发病及死亡、婴幼儿出生及出生缺陷、局部区域环境污染和居民生活饮用水污染等基本情况。二是启动淮河流域癌症生态前瞻队列研究,明确特征性环境污染物以及其它危险因素及暴露水平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三是在埇桥区、颖东区等部分地区开展了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08-2010年共投入500多万元筛查15726人,发现癌症73例,对早期病例实施手术治疗;四是普及居民癌症预防知识,逐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五是积极开展水质监测和农村改厕工作。近三年来通过实施中央改水改厕项目,各级财政在淮河流域8市共投入了1.2亿元资金,累计检测水样 7340份、建造无害化卫生户厕17.42万座,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运动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淮河流域的农村环境卫生。
会议指出,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下一阶段,各地要按照《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监测系统,积极开展重点癌症的早诊早治工作,努力减轻癌症对沿淮地区人民群众健康的危害。一是完善淮河流域环境与癌症调查监测工作。建立健全淮河流域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系统,继续开展死因监测、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二是开展全人群癌症预防。通过普及常见肿瘤防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实施膳食干预、加强饮水卫生、强化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等措施,减少居民对肿瘤危险因素的暴露,从而降低癌症患病风险。三是加强高危个体干预和癌症筛查工作。在癌症高发村落,对高危人群开展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四是结合我省正在实施的“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集中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促进淮河流域城乡环境改善。五是建立对口帮扶指导和巡诊制度。省、市、县医疗机构对口帮扶重点县区,每年开展现场巡诊和培训指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