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早期并无症状,定期接筛检是最可靠的方法,目前国民健康署补助50至未满75岁民众每2年1次粪便潜血筛检,但大肠癌发生年纪逐渐下降,北投健康管理医院副院长罗鸿源表示,已搜集相关数据与报告送往国内相关单位,希望把大肠癌筛检的补助年纪从50岁往下移到40~45岁。
国健署表示,一般民众常等到有明显症状才就医,通常都为时已晚。
根据资料分析显示,大肠癌经由筛检发现的个案以早期的病例为主,大肠癌60.1%(若含癌前病变则为89.2%);大肠癌早期个案的5年存活率达85.5~81.3%,存活率明显高於晚期个案。癌前病变更是可以经由简单治疗,进而预防癌症发生。
「大肠癌」连续七年高居国人十大癌症第一,息肉可能恶化大肠癌,北投健康管理医院副院长罗鸿源表示,息肉是从不到厚度0.5公分的「扁平腺瘤」开始发生,而内视镜窄频影像(NBI)可有效地揪出扁平腺瘤,以及早预防大肠癌。
使用大肠镜检查筛检大肠直肠癌时,能否正确诊断大肠直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息肉相当重要,罗鸿源进一步表示,临床上比较重要的「腺瘤型息肉侦测率」,是大肠镜的检测品质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发现大肠息肉处理方式大多为内视镜息肉切除,有少数部分息肉太大需要外科手术,罗鸿源指出,经由筛检发现大肠息肉并切除,已被证实可以降低大肠癌发生率(76~90%),再者,透过大肠息肉切除(特别是腺瘤型息肉)也被证实可以降低因大肠癌死亡的机率(下降53%)。欧美各国因为很早就投入大肠直肠癌筛检,因此近年来大肠直肠癌大发生率已经逐年递减,罗鸿源呼吁社会大众一起投入大肠直肠癌预防,让民众免於大肠直肠癌的威胁。
台湾癌症基金会也建议,50岁以下民众提早主动进行大肠癌-粪便潜血检查,并养成运动习惯。减少红肉摄取,增加蔬果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