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向的人文关怀:首届“社区为本”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论坛, 4 月 6 日下午 在上海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各级医院的领导、医生、护士、医务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会团体、高校专家学者近 300 人集聚一堂。
生老病死是每个生命必须经历的过程。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今天,“老有所养、老有善终”已成为我们每一个老百姓的生活诉求。如何正确看待生命,如何让临终患者有尊严的离去,也随之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自2012 年上海市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临终关怀”政府实施项目以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与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合作研究,进行了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教学与实习,并共建了教学实践基地。
这几年,上海的医务社工发展多有成效,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聚焦的重点一个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一个是专业水平的提高。上海的医务社工有5 个第一:成立了第一家医务社工部,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医务社工学术组织,制定了第一份推动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政府文件,编印了第一本医院志愿者岗前实务培训手册,撰写了第一本医院志愿者手语培训手册。在论坛上专家们表示,上海人口结构已经达到了深度老龄化的程度,“ 9073 ”这样的格局就是要求必须从社区和居家的层面进行整体推动,所以社工、志愿者舞台非常大,不仅仅在医疗机构,不仅仅在设置舒缓疗护病区的上海 76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中,还有在社区和居家层面。临终关怀由二三级医院给予相应的培训,师资的支持,共同完成临终关怀网络的建设。上海市政府在 2012 年出台了关于临终关怀与医务社会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是本市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上海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层面开展的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实务探索已经走在国内的前列。尽管如此,目前还碰到很多困境,如临床评估工具的开发、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服务流程的编写、社区生死教育的宣传与教育、长期护理保险中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介入等,都是目前这一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次论坛是国内第一个以“社区”为主题的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论坛,论坛的举办对推动国内临终关怀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提升社区临终关怀专业服务水平,提高社区老年人临终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民晚报讯 (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