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对事件相关场所和人员进行调查,并就事件现场控制措施(如关闭生产场所等)、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等向事件指挥部提出建议。
2.2.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涉及生产工艺流程、环境状况、通风措施、防护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并尽早采集相关场所的空气样品,有条件可进行现场快速检测。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应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生产人员、采购人员、运输人员以及医疗救援人员等)。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故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等。同时,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 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
要尽早对现场空气的苯及苯系物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推荐使用检气管法或光离子化检测仪(附件2和附件3)。
2.4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苯及苯系物中毒事件:
a) 中毒病人有苯或苯系物接触机会;
b) 中毒病人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
c) 中毒现场采样样品中苯或苯系物含量增高。
2.4.2中毒事件的鉴别
注意与急性单纯窒息性气体中毒事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急性硫化氢中毒事件等相鉴别。
2.5 现场医疗救援
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皮肤污染者,立即除去污染衣物,有条件时,协助消防部门对危重病人进行洗消。中毒病人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条件予以吸氧,注意保暖。当短期内出现大批中毒病人,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优先处理红标病人。
2.5.1现场检伤分类
a)红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
昏迷;抽搐。
b)黄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
谵妄状态;嗜睡;意识朦胧、混浊状态。
c)绿标,具有下列指标者:
头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表现。
d)黑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
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2.5.2现场治疗
对于红标病人要保持复苏体位,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黄标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反复抽搐、休克等情况时,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措施。绿标病人脱离环境后,暂不予特殊处理,观察病情变化。
2.5.3病人转送
中毒病人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继续观察和治疗。
3 中毒样品的采集与检测
3.1 采集样品的选择
中毒突发事件现场的空气样品是首选采集样品。尿液中苯酚浓度可作为急性苯中毒、尿马尿酸浓度可作为急性甲苯中毒、尿甲基马尿酸浓度可作为急性二甲苯中毒的诊治参考。此外,可根据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结果,确定应采集的其它样品种类。
3.2样品的采集方法
a)气体样品:活性碳管采样,100ml/min流量采集15min。
b)尿液样品:使用具塞或加盖的塑料瓶,采样量≥50ml。
3.3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所有样品采集后最好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和运输,如无条件冷藏保存运输,样品应在采集后24h内进行实验室检测。所有实验室检测后的样品,应在冷冻条件下保存3个月,备用于实验室复核。
3.4 推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a)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及苯乙烯。(参见GBZ/T 160.42-2007)
b)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苯酚。(参见WS/T49-1996,WS/T50-1996)
c)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苯酚。(参见WS/T48-1996)
d)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马尿酸。(参见WS/T52-1996)
e)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马尿酸、甲基马尿酸。(参见WS/T53-1996)
f)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苯乙醛酸和苯乙醇酸。(参见WS/T54-1996)
4 医院内救治
4.1 病人交接
中毒病人送到医院后,由接诊医院的接诊医护人员与转送人员对中毒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接,并签字确认。
4.2 诊断和诊断分级
救治医生向中毒病人或陪护(同)人员询问病史,对中毒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认中毒病人的诊断,并进行诊断分级。
诊断分级:
a) 观察对象
接触苯及苯系物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和眼、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并于脱离接触后短时间内恢复者。
b) 轻度中毒
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加重,并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步态蹒跚、胸闷、呛咳等表现,可出现嗜睡、意识模糊、兴奋烦躁等轻度意识障碍。
c) 重度中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i 中、重度意识障碍;
ii 抽搐;
iii呼吸、循环衰竭;
iv 重度肝肾损害;
v 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