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痉挛性杀鼠剂主要包括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甘氟、毒鼠强、杀鼠硅(毒鼠硅)。急性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是短期内接触致痉挛性杀鼠剂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概述
致痉挛性杀鼠剂多数为白色粉末或结晶,但不同毒物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很大,化学性质大多较为稳定,大部分有造成二次中毒的危险。致痉挛性杀鼠剂均为高毒或剧毒化学物,对大鼠的经口LD50大多小于5mg/kg(附件1)。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途径主要为经口摄入,绝大多数为食源性中毒,如食用致痉挛性杀鼠剂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
2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2.1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现场调查人员进入杀鼠剂生产、储存现场调查时,应佩戴防颗粒物口罩,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和防护眼罩,防护服无特殊要求。进行食品加工、储存现场调查时,应佩戴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防护服无特殊要求。
现场采样人员采集食品样品时,应佩戴防颗粒物口罩,乳胶或化学防护手套和防护眼罩,防护服无特殊要求。
医疗救护人员在救护中毒病人时,一般不必穿戴防护装备。
2.2中毒事件的调查
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后,应先了解中毒事件的概况,然后进行中毒事件相关场所、人员等调查工作,并及时向中毒事件指挥部提出收集并封存所有可疑中毒食品、其他可能导致本次中毒事件物品以及中毒病人呕吐物、血液、尿液和其他救治病人的医疗废弃物的建议。
2.2.1中毒事件相关场所的调查
生活性中毒事件的调查对象包括中毒事件涉及的食品生产、加工至食用整个过程的各个场所,调查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过程(包括使用的原料和配料、调料、食品容器、使用的工具),食品的分装、储存的条件等。生产性中毒事件的调查对象主要为生产、储存场所,调查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流程、环境状况、通风措施、防护条件、人员接触情况等。
2.2.2中毒事件相关人员的调查
调查对象应包括中毒病人、目击证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如饭店负责人、厨师、服务员、食品采购员、同工作场所工人等)。调查内容包括接触时间、接触物质、接触人数、中毒人数、中毒的主要症状、中毒事件的进展情况、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饮食的加工方法、食品的来源等。同时,还应向临床救治单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如抢救过程、临床治疗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2.3现场周围环境和生活习惯的调查
如某一地区反复出现此类事件,则调查内容还应包括现场周围是否同时有动物大量死亡,动物死前的症状表现,现场周围鼠药使用情况(包括鼠药的种类、投放时间和数量、储存等),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如饮水、饮食等)。
对现场调查的资料作好记录,进行现场拍照、录音等。取证材料要有被调查人的签字。
2.3现场中毒样品的快速检测
中毒事件现场采集的可疑中毒食品、水、毒饵、鼠药以及中毒病人的呕吐物等样品可在现场进行快速定性检测。考虑毒鼠强中毒时,可使用硫酸-变色酸目视比色法定性测定(附件2),有条件可使用硫酸-变色酸分光光度比色法定量测定(附件3);考虑氟乙酰胺中毒时,可使用改良奈氏试剂法(附件4)或异羟肟酸铁反应法(附件5)测定。
2.4 中毒事件的确认和鉴别
2.4.1中毒事件的确认标准
同时具有以下三点,可确认为急性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
a) 中毒病人有致痉挛性杀鼠剂接触机会;
b) 中毒病人短时间内出现以癫痫样大发作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为主的临床表现;
c) 血、呕吐物和食物等样品中检出致痉挛性杀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