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国办函〔2014〕119号

1总则

[日期:2015-02-06] 来源:国务院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1.5 事件分级
  2 组织指挥体系
    2.1 国家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2.2 地方层面组织指挥机构
    2.3 现场指挥机构
  3 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3.1 监测和风险分析
    3.2 预警
    3.3 信息报告与通报
  4 应急响应
    4.1 响应分级
    4.2 响应措施
    4.3 国家层面应对工作
    4.4 响应终止
  5 后期工作
    5.1 损害评估
    5.2 事件调查
    5.3 善后处置
  6 应急保障
    6.1 队伍保障
    6.2 物资与资金保障
    6.3 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6.4 技术保障
  7 附则
    7.1 预案管理
    7.2 预案解释
    7.3 预案实施时间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海上溢油事件、船舶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按照其他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1.4 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5 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

【内容导航】
第1页:1总则 第2页:2组织指挥体系
第3页:3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第4页:4应急响应
第5页:5后期工作 第6页:6应急保障
第7页:7附则 第8页:附件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第9页:附件2 国家环境应急指挥部组成及工作组职责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