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爱国卫生 永远在路上

[日期:2015-08-27] 来源:健康报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包括整治环境卫生、除‘四害’、调查研究地方病、改水改厕、收集中草药防治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使每个人成为健康生产的主体。这项工作突破了发展中国家无法实行高投入、高技术‘治病’的医学模式,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将中国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

      『目前,我国确诊的慢性病病人已超2.6亿,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5%,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靠医疗“小处方”,还要靠社会“大处方”。爱国卫生运动是有中国特色的部门协作平台和社会动员机制,是“寓健康于万策”理念的有效实现形式,体现了我国卫生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是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卫生工作方式。』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特有的卫生工作方式,是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但对大部分80后、90后而言,这项工作显得有些陌生。2014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时隔25年再次专题印发指导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文件,让这一颇具历史感的话题再次置于聚光灯下。爱国卫生运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益处?新时期的爱国卫生运动涵盖了哪些内容?
  依靠群众开展卫生工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李立明介绍,鉴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落后的社会卫生和人群健康状况,党和政府提出爱国主义与卫生运动相结合、科学技术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开创了爱国卫生运动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强大生命力的卫生工作方式。
  1952年2月,美国飞机侵入我国丹东等地,散布带有病毒、细菌的昆虫,对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为此,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周恩来同志担任主任,其任务是领导反细菌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当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社论,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12月,政务院《关于1953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指示》指出,由于美国继续在朝鲜和我国进行细菌战,1953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并决定1952年成立的各级爱国卫生机构今后统称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李立明表示,60多年来,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通过大量消灭带菌昆虫,粉碎了美国的细菌战;基本消灭了鼠疫、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疟疾等疾病的流行;在群众中普及了卫生知识,通过改水改厕,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农村卫生状况;通过卫生城市、卫生城镇的建设,提高了全社会对卫生工作的重视,明显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医疗卫生条件,促进了卫生事业机构的稳步发展。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我国形成了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卫生工作策略,积累了依靠群众开展卫生工作的丰富经验,建立了三级卫生保健网,奠定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基础。
  为经济发展提供健康红利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李玲看来,爱国卫生运动就是一场健康革命,其早期最直接的益处便是将中国由东亚病夫变成了东亚猛虎。
  “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包括整治环境卫生、除‘四害’、调查研究地方病、改水改厕、收集中草药防治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使每个人成为健康生产的主体。这项工作突破了发展中国家无法实行高投入、高技术‘治病’的医学模式,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通过有效的社会组织将中国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福利,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1949年~1978年,新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加到68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誉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可以说,最早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爱国卫生运动。”李玲说。
  李玲表示,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侧重传染病防治,为国家经济发展储备了健康的劳动力。“爱国卫生运动可以说是一场健康革命,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健康红利。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是新中国创造卫生奇迹的一条重要经验。”李玲说。
  “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爱国卫生运动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为何新时期还要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副局长、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张勇表示:“因为我们遇到了新问题。”
  2015年,我国的GDP(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0万亿美元,是日本的两倍。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快速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在面对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还面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目前,我国确诊的慢性病病人已超2.6亿,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85%,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靠医疗“小处方”,还要靠社会“大处方”。爱国卫生运动是有中国特色的部门协作平台和社会动员机制,是“寓健康于万策”理念的有效实现形式,体现了我国卫生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是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卫生工作方式。
  张勇表示,爱国卫生这个“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近年来的非典、H7N9禽流感以及2014年南方地区的登革热疫情防控经验都充分说明,只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专群结合,多管齐下,打好卫生防疫的组合拳,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疫情的蔓延。
  要让百姓真正参与其中
  爱国卫生运动,首先是一场群众参与的卫生运动,因此,要让百姓真正参与其中,成为自身健康的生产者。“这就要改革创新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李玲说。首先要建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爱国卫生工作;要改进爱国卫生工作形式和内容,动员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爱国卫生活动;要探索推广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社区健康讲堂等形式,推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要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社会范围;要坚持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推动解决1个~2个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突出卫生问题。“总的来说,就是要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变化,使得爱国卫生运动更加贴近群众。”李玲说。
  傅华表示,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也应该有新的手段,因为当今是一个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的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本身就是群体的运动,正好可以利用这些新兴手段。“基层要加强人力,国家层面要搭建平台。比如,当年医改方案里就有国家要开设健康教育频道。”傅华说,这些都是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抓手,现在很多机构通过微信推动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因为健康教育很重要,包括国民教育体系里面怎么加强健康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我觉得国家层面可能还要下更大的功夫,把这些事落实下去。”傅华说。□健康报记者 张 磊□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