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探索了遗传风险和生活方式因素对心血管疾病(CVD)发病和类型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不良生活方式和遗传风险高的人更有可能发生早发性心血管疾病。重要的是,该研究发现,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特别是在具有高遗传风险的年轻人中。
背景 近几十年来,虽然50岁以上成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稳定或下降,但15岁至49岁之间的人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却上升了,这突出表明人们越来越担心早发性心血管疾病。环境和遗传变量都会导致这种风险变化。
使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计算的多基因风险评分(PRS)可以帮助预测个体对冠状动脉疾病(CAD)等疾病的遗传倾向,特别是在欧洲人群中。
然而,PRS在预测东亚人群的CVD或其他形式的CVD(如中风)方面的成功有限。此外,很少有研究针对中国人群的脑出血(ICH)制定PRS。
遗传风险和生活方式因素对CVD风险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早发性和晚发性CVD之间的差异,仍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关于研究 这项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成年人的长期研究,评估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风险对心血管疾病结局的综合影响,从而填补这些研究空白。
这项研究涉及来自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的参与者,这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招募了来自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50多万年龄在30至79岁之间的成年人。
从这个大群体中,选择了100,639名参与者进行基因分析,重点是心血管疾病(CVDs)。研究人员在开始时排除了任何有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史的人员,留下96,400名参与者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和体检,参与者提供了关于他们生活方式的信息,包括教育、婚姻状况、吸烟习惯、饮食、体育活动、身体质量指数(身体质量指数)和腰围。
然后,根据他们生活方式的健康程度,他们被分为三组:良好、中等和不良。这项研究通过联系国家健康记录和地方登记来追踪健康结果。关键结果是冠状动脉疾病(CAD)、缺血性中风(IS)和脑出血(ICH)。
遗传风险评分是使用其他研究和统计模型的数据创建的。参与者被分为低、中和高遗传风险组。采用各种统计方法评估遗传风险、生活方式因素和心血管疾病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健性。
调查的结果 研究发现,不良生活方式和高遗传风险的个体比那些生活方式良好和低遗传风险的个体更早发生ICH、CAD。具体来说,高危人群分别平均提前1.6年、3.4年和6.0年出现这些症状。
当将具有高遗传风险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与具有低风险和良好生活方式的患者进行比较时,早发性脑出血、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比(HR)分别为6.53、6.62和3.34。对于迟发性结果,脑出血、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比为3.55、6.47和2.31。
该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因素和遗传风险之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然而,在相加的尺度上存在积极的相互作用,这意味着不利的生活方式和高遗传风险的联合效应显著增加了CVD风险。从不利的生活方式转变为有利的生活方式导致高风险个体的早发性CAD发病率比低风险个体降低14.7倍,并且在IS和晚发性CAD中观察到类似的益处。这表明,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在那些具有高遗传倾向的人群中。
结论 在这项涉及超过100,000名中国成年人的广泛研究中,评估了心血管疾病(CVD)的遗传易感性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何与这些风险相互作用。
他们发现,高遗传风险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与CVD的早期发病密切相关。高遗传风险和不良生活方式的结合显著增加了早发性冠状动脉疾病(CAD)和缺血性中风(IS)的风险,而晚发性CAD也会受到影响。
以前主要在欧洲人群中进行的研究显示了类似的模式,但这项研究独特地关注了中国人群。
该研究的优势包括样本量大、遗传数据多样、随访期长。然而,也有局限性,如年轻人心血管疾病的低发病率和自我报告的生活方式数据的潜在不准确性。
未来的研究应该考虑分析特定性别的数据,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新生活方式信息,以提高准确性。这项研究强调了基因检测和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具有高遗传风险的年轻人,作为精确预防CVD的策略。
Journal reference:
- Joint impact of polygenic risk score and lifestyles on early- and late-onse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Collaborative Group.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24). DOI: 10.1038/s41562-024-01923-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4-01923-7
多基因风险评分和生活方式对早发和晚发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影响Joint impact of polygenic risk score and lifestyles on early- and late-onse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著者信息: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系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应对中心
北京大学重大疾病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英国牛津大学努菲尔德人口健康系临床试验服务部和流行病学研究部(CTSU)
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科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北京大学血管稳态与重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嘉道理生物银行协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