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

抗病毒治疗目的和药物

[日期:2011-11-30] 来源: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八、抗病毒治疗目的和药物  

(一)抗病毒治疗的目的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   IFNα是抗-HCV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IFNα、复合IFN和聚乙二醇(PEG)化干扰素αPEG-IFNα)。后者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复合IFN 9µg相当于普通IFNα 3MU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国外最新临床试验结果显示,PEG-IFNα-2a (180µg) PEG-IFNα-2b (1.5µg/kg) 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治疗48周的疗效相似,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可达54%56%;普通IFNα3MU)肌肉注射每周3次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的SVR率稍低,为44%47%;单用PEG-IFNα-2a或普通IFNα治疗48周的SVR率分别仅为25%39%12%19%。我国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PEG-IFNα-2a (180µg) 24周单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总SVR率为41.5%,其中基因1型患者为35.4%,非1型患者为66.7%。因此,如无利巴韦林的禁忌证,均应采用联合疗法。

【内容导航】
第1页:丙型肝炎的病原学 第2页: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第3页:丙型肝炎的自然史 第4页:HCV传播的预防
第5页: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第6页: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第7页:抗病毒治疗目的和药物 第8页: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第9页:抗病毒治疗的禁忌证表 第10页: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第11页: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方案 第12页: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第13页:丙型肝炎患者的监测和随访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