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011年更新版)

病原学

[日期:2011-11-30] 来源: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征求意见稿)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
2010年12月10日
  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订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了更新。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在乙型肝炎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 (HBV) 属嗜肝DNA病毒科 (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 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 h、煮沸10 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然后以ccc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分别作为前基因组RNA和编码HBV的各种抗原。cccDNA半寿 (衰) 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2-3]。
  HBV已发现有A~I 9个基因型[9-10],在我国以CB型和型为主。HBV基因型和疾病进展和干扰素α治疗效果有关。与C基因型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11-14];HBeAg阳性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基因型(41%:15%)。A基因型患者对干扰素α治疗的应答率高于C和D基因型(45%:34%)[15-17]。
【内容导航】
第1页:病原学 第2页:流行病学
第3页:自然史 第4页:预防
第5页:临床诊断 第6页:实验室检查
第7页:影像学诊断 第8页:病理学诊断
第9页:治疗的总体目标 第10页: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
第11页:干扰素α治疗 第12页: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第13页:免疫调节及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 第14页: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第15页:特殊情况的处理 第16页:抗炎、抗氧化和保肝及抗纤维化治疗
第17页:患者随访 第18页:附录:证据分级、名词解释、治疗流程图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