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1 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
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防治艾滋病工作力度,掌握了中国艾滋病流行的基本情况,全面落实综合预防措施,积极开展治疗关怀工作。为进一步掌握中国艾滋病疫情的最新情况,在2009年疫情估计的基础上,中国卫生部、UNAIDS 和WHO联合对2011 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了估计,美国CDC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
(一)主要结果
截至2011 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LHIV)78万人(62~94万人),女性占28.6%,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0.046%~0.070%);其中AIDS病人15.4万人(14.6~16.2万人);估计2011 年当年新发HIV感染者4.8万人(4.1~5.4万人),艾滋病相关死亡2.8万人(2.5~3.1万人)。
表1 2005-2011 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主要结果
|
2005 |
2007 |
2009 |
2011 |
PLHIV 人数 |
65 |
70 |
74 |
78 |
(万人) |
(54~76) |
(55~85) |
(56~92) |
(62~94) |
AIDS 病人数 |
7.5 |
8.5 |
10.5 |
15.4 |
(万人) |
(6.5~8.5) |
(8.0~9.0) |
(9.7~11.2) |
(14.6~16.2) |
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 |
2.5 |
2.0 |
2.6 |
2.8 |
(万人) |
(2.0~3.0) |
(1.5~2.5) |
(2.2~3.0) |
(2.5~3.1) |
HIV 新发感染人数 |
7.0 |
5.0 |
4.8 |
4.8 |
(万人) |
(6.0~8.0) |
(4.0~6.0) |
(4.1~5.5) |
(4.1~5.4) |
全人群HIV 感染率 |
0.050 |
0.054 |
0.057 |
0.058 |
(%) |
(0.042~0.058) |
(0.042~0.065) |
(0.043~0.071) |
(0.046~0.070) |
1. 存活HIV 感染者/AIDS 病人数
估计PLHIV 人数为78万,其中经异性传播占46.5%,经同性传播占17.4%。异性传播多分布在艾滋病流行较严重的省份,同性传播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及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
经注射吸毒传播占28.4%,其中,云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贵州6省(自治区)注射吸毒人群中PLHIV估计数都在1万人以上,6省(自治区)注射吸毒人群PLHIV估计数,占全国该人群PLHIV估计数的87.2%。
经既往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6.6%,其中,河南、安徽、湖北、山西4省估计数,占全国该人群PLHIV估计数的92.7%。经母婴传播占全国PLHIV估计数的1.1%。
2. 存活AIDS 病人数
估计存活AIDS病人(CD4+T细胞计数≤ 200个/mm3) 15.4万人,其中,异性传播占46.8%,经既往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26.6%,注射吸毒传播占18.8%,同性传播占6.5%,母婴传播占1.3%。
3. 新发HIV 感染人数。
估计2011 年当年新发HIV感染人数约4.8万人,其中异性传播占52.2%,同性传播占29.4%,注射传播占18.0%,母婴传播占0.4%。
4. 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
估计2011 年当年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2.8万人,其中异性传播占54.2%,同性传播占2.2%,注射吸毒传播占32.7%,既往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10.1%,母婴传播占0.8%。
(二)疫情估计方法与过程
1. 方法
2011 年疫情估计工作仍然采用符合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的Workbook 模型作为此次疫情估计的基本方法,并利用WHO 和UNAIDS 推荐的EPP/Spectrum方法,验证新发HIV感染人数和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的估计结果。
2. 数据来源
疫情估计所用人口学资料主要来自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各类人群HIV 感染率资料主要来自近两年艾滋病监测系统、专题流行病学调查、重点人群筛查以及文献检索;人群规模资料主要来自高危人群规模调查、行为监测、公安筛查和登记的数据以及文献检索。
3. 过程
在卫生部统一部署下,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艾滋病性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UNAIDS、WHO、美国CDC 等机构的专家组成2011 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国家工作组。中外专家通过回顾2005-2009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过程、估计结果及存在的问题,同意沿用《2009年全国HIV/AIDS 疫情估计数据收集和使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对各省及全国的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
2011 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国家工作组赴部分省份,与省级疫情估计工作组合作,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估计,国家工作组和更广泛的专家及UNAIDS、WHO和美国CDC的专家举行了多次研讨会,对估计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达成了共识。
(三)质量控制
1. 数据来源广泛
2011 年疫情估计数据来源更加广泛,2010年1 888个HIV哨点上报的HIV监测数据全部纳入本次疫情估计。
2. 工作人员强化培训
2011 年4月15日,下发《2011 年全国HIV/AIDS疫情估计技术指导方案》,并为部分省份提供现场指导和培训工作。
2011 年5月28日-6月18日,派遣两名疫情估计工作人员前往美国东西方中心接受疫情估计方法培训。
2011 年6月28日-7月2日,针对新发HIV感染和艾滋病相关死亡估计,聘请国际专家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情估计人员开展了Spectrum方法的应用培训,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估计过程进行指导。
3. 重点省份专项督导
由卫生部艾滋病性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专家、高等院校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和UNAIDS 、WHO、美国 CDC专家组成的艾滋病疫情估计国家工作组,分赴北京、重庆、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苏、黑龙江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疫情估计工作进行督导。国家工作组与省级疫情估计工作组全力配合,共同对各省疫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对估计过程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疫情估计工作质量。
4. 国际组织参与
此次疫情估计得到了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UNAIDS、WHO和美国 CDC的专家积极参加到疫情估计方案的制定、方法培训和过程督导中。在估计结果的论证过程中,UNAIDS 、WHO 和美国 CDC的专家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估计人员参与了感染者人数估计和新发HIV感染估计方法的探讨和论证,并对疫情估计报告的撰写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