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华: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卫生部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监察专员肖东楼同志,向大家介绍2011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同时我们也邀请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王黎霞主任和姜世闻研究员一并参加会议,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有请肖局长通报情况。
肖东楼: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2011年是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取得的新进展。
第一,制定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
201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制定的第四个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指明了我国“十二五”期间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方向。
《规划》全面总结了2001-2010年期间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结核病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扩展、各级结核病实验室能力建设、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管理、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等一系列全新的防治指标。《规划》明确了早期发现患者、规范患者管理、扩大耐多药肺结核诊疗覆盖面、加强流动患者管理、加强双重感染防治、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科学研究等防治措施。为保证防治工作的落实,《规划》提出了全面的保障措施,其中,提出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构建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新型防治服务体系;强调要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并逐步加大投入;倡导各地根据实际适当扩大诊疗费用减免范围,对不属于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结核病患者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支付;同时对加强队伍建设、保障抗结核药品的生产供应等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二,积极融入医改,完善体系政策。
一是积极推动各地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三位一体”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卫生部组织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各地积极开展试点,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522个县(区)建立了由定点医疗机构负责结核病诊治的新型防治服务体系。二是加大对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1.65亿元,为全国30家地(市)级和5家县级结核病专科医院进行装备,提高了专科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卫生部将耐多药肺结核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试点病种。截至2011年底,辽宁、江苏、山东、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甘肃和广西12个省份已将耐多药肺结核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进一步提高了对耐多药肺结核的保障水平。2011年8-12月,全国共有2万余名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被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偿范围,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接近65%。四是为规范全国医疗机构的结核病诊疗行为,降低患者费用负担,2011年卫生部组织制订了《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和《肺结核门诊诊疗规范》,并于2012年1月印发实施。
第三,稳步推进各项结核病防治工作。
一是肺结核患者发现与治疗工作质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11年,全国共发现并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0万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42.3万例,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耐多药肺结核防治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底,全国19个省份的51个地(市)开展了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管理工作。三是结核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国共登记结核菌/艾滋病毒双重感染肺结核患者1701例;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中接受结核病检查率达到40.4%;全国294个艾滋病流行重点县(市)的结核病患者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率达到54%。四是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2011年全国共发现51682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均按照属地化原则进行了治疗和管理。部分地区利用全球基金项目和地方财政资金,对流动人口患者提供了交通费和营养费等关怀和救助,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五是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在卫生部/盖茨基金会中国结核病防治项目试点地区,验证评估了基因芯片等5种国内外最先进的结核病新诊断工具,这些诊断技术可将耐多药肺结核诊断时间由以往6-8周缩短为6小时;通过手机短信技术和电子药盒技术定时自动提醒患者服药时间、自动记录患者服药信息,帮助患者完成全程治疗;探索了定点医院和结防机构合作开展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的工作机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了将结核病纳入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并实施绩效考核,取得了初步成效。经过近半年的整改和调整,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已全面恢复实施。
下面介绍2012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要点。
第一,全面推动《规划》的落实。指导各地出台本地区的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将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积极申请2013年全球基金项目结束后的可持续发展资金。
第二,加强结核病法制和规范化管理。卫生部将修订《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督导;每季度通报各地主要规划指标的完成情况。
第三,围绕医改要求,完善防治服务体系和防治政策。继续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新型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各地将耐多药肺结核全面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并加强对各地经验的交流推广;鼓励各地根据实际适当扩大诊疗费用减免范围,对于不属于公共卫生支付范围的结核病患者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规定予以支付;推动肺结核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结核病诊疗行为,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第四,创新和拓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所)开通结核病防治官方微博,及时发布核心信息,并解答公众的相关问题;启动“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
第五,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工作。系统总结相关实施性研究工作成果,论证并提出我国结核病新诊断技术的推广意见;继续做好中国全球基金和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等国际合作项目工作。
以上是2011年工作进展和2012年的工作要点,真诚地希望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我的通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邓海华: 谢谢肖局长。下面的时间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提问的时候通报一下您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国日报社记者: 我们知道去年全球基金项目在中国有个冻结资金的事件,也有消息说,可能全球基金计划有在中国撤离的事情,经过近半年的调整和整改,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已经全部恢复了,想问是什么样的整改和调整?对于可能会出现的基金撤出的情况,咱们国家会怎么应对来继续做好我们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谢谢。
肖东楼: 中国全球基金的结核病项目从2003年开始,从第一轮、第四轮到第五轮、第七轮、第八轮,这几轮当中我们都得到全球基金的支持,主要工作覆盖了结核病防治的基本策略,包括预防的合作,耐多药结核病防治、结核菌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防治、还有流动人口、定点医院等等几个大的领域。到2013年6月份,整个项目所拿到的经费是26.3亿元人民币,这是很大的一个数字。通过全球基金的实施,对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和推动的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对我国政府投入的有益补充,为中国结核病的防治做出了贡献。
按照目前我国与全球基金签署的协议,结核病项目到今年6月底、12月底、2013年6月底就陆续结束了。因为全球基金中间一度停止基金的拨款,对此卫生部高度重视,一方面我们认真研究分析总结我们在全球基金管理工作当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督导检查,同时总结我们在项目实施当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应该说通过检查、了解和分析原因,这项工作得到了全球基金的认可,很快恢复对中国的拨款。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基金认为,中国已不属于应受援国家。对未来全球基金停止以后,中国政府也非常关注全球基金停款以后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去年12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也指出,政府将保证全球基金项目终止以后的资金缺口问题,根据总理讲话的指示精神,卫生部和财政部在积极磋商、研究全球基金停止以后的经费保障问题,我们也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央财力的增加,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中国科学报记者: 卫生部/盖茨基金会的试点地区包括哪些省份?对于评估新的五种最先进的诊断工具,能详细介绍一下包括哪几种吗?
王黎霞: 盖茨基金会第一期项目分四个领域,一个是新诊断工具评估;第二个是手机电子药盒在管理患者服药方面的研究;第三个领域是耐多药结核病的医防合作;最后一个是抗结核药品质量保证。可能您更关心是实验室方面,比如我们在县一级验证LED荧光显微镜技术,因为过去是用普通显微镜阅读涂片,我们用LED荧光显微镜对它进行了评估。另外还有一种LAMP的方法,类似培养的一种方法;还有一个,我们做耐多药快速药敏试验的方法,比如国产的博奥芯片,还有德国HAIN的产品,基本上对这几项诊断工具都是单独评估,对方法本身的可行性、可接受性、成本效益进行了评估。目前LED基本上结题,其他的还在验证过程中,初步结果显现,尤其是快速的药敏试验,较原来传统的药敏都是两三个月才能出结果,用快速诊断技术,几个小时就能出结果,这个技术应用,可以减少病人等待结果过程中出现死亡的情况。
《财经》记者: 咱们在2011年中央政府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共投入了多少钱?这里面提到1.65亿是投入到了装备上面,我们还有多少钱投入到结核病防治的其他领域?在“十二五”期间政府财政打算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共投入多少钱?
姜世闻: 近年来中央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视,投入不断加大,我们从2000年开始每年投入4000万,从2003、2004年加大了投入,增加到每年2.65亿,然后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投入已经增加到每年6个亿左右。这些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经费主要用于病人的发现、诊断和治疗,当然也有一部分用于支持活动,包括健康、促进、培训等等。可能在未来的“十二五”当中,我们的工作需求是在逐渐加大,特别是刚才谈到关于全球基金项目,明年6月份就要全部停止。从中央财政角度来说,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防治工作经费的投入,来弥补全球基金停止以后的一些供方工作经费缺口;可能还有一部分结核病患者诊疗费用的缺口,需要通过与医改相结合,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予以解决。谢谢。
邓海华: 3月24日是第17个世界预防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和准备开展的活动,请王主任介绍一下。
王黎霞: 回答邓主任问题之前,我介绍一下3月24日这个日子是怎么来的。1882年3月24日那天,德国的罗伯特•科赫宣布发现了结核杆菌,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为纪念发现结核杆菌一百年,在3月24日组织了一个庆祝活动。之后随着全球疫情的回升,世卫组织正式确定它为全球的结核病防治日。今年世卫组织确定世界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在我有生之年消除结核”(stop TB in my life tine),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卫生部确定的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卫生部将组织一系列宣传活动,一是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还包括22日的“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启动仪式,还有刚才肖局提到的各级结防机构要开通微博等等,另外我们内部也要召开结核病防治策略研讨会。我想“3.24”这一天是集中式的宣传活动,但是结核病的宣传也应该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因为从去年的流调也发现,我国公众对结核病核心信息的知晓率低于60%,所以这项工作需要坚持不懈地来做,也希望广大媒体多多帮助我们做宣传工作。
邓海华: 还有一个相关信息通报一下。“3.15”晚会大家都看了,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玩具制造业用塑料垃圾作为原料生产玩具,里面包括了医疗废物。对此卫生部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厅调查处理。广东省卫生厅迅速派出工作组前往汕头进行督查,并且在全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专项监督检查。据初步了解,汕头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汕头市特种废弃物处理中心签订了合同,实行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并且落实到专人管理。根据广东省卫生厅的报告,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存在医疗废物流失的情况。卫生部将密切跟踪事件的进展,广东省卫生部门也将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查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且配合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针对广东汕头澄海出现的医疗废物非法回收的现象,结合卫生部门在日常医疗废物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卫生部要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相关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的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开展专项检查,特别是对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度有效落实,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医疗废物流失和非法利用。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不断完善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是要进一步开展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医疗废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卫生部将于3月22日在北大举行“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行动”启动仪式,欢迎大家踊跃参加,积极参与到结核病的防治宣传工作中。今天的专题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三位嘉宾,谢谢各位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