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建议
流行病学
• 开发并在各省采用全国统一的调查方案,数据采集工具,问卷和调查步骤。
• 根据相关的流行病学、临床和病毒学信息,重点关注病毒本身特点和传播特征的改变,以发现紧急情况,例如人际传播的发生。
• 需要更深入的调查来了解该疾病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包括通过开展严格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去发现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部分地区正在开展),确定真实的感染死亡比。。
• 在省级实验室对血清学和病毒学检测进行质量控制。
• 在普通人群和禽类从业人员中开展其它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如CONSISE启动的研究),确定既往感染情况。这类研究也有必要针对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免疫水平。
• 在中国疾控中心领导下开展全国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确定感染危险因素及与禽类直接或间接接触后的关联强度,也包括了解截至目前观察到的异常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模式。
• 对活禽市场采取基于证据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病毒在活禽市场的存活,例如1)禁止市场活禽交易一天,进行全面消毒;2)禁止活禽在市场过夜存放;3)彻底关闭城市活禽市场(正如现在上海、南京和杭州所采取的措施)才能真正有效减少感染病例的出现。
临床特征和病例管理
• 把与H7N9有关的信息及培训材料分发至中国所有省市,以在更大范围内保持对疾病的警惕性。
• 如果无法进行尸体解剖,鼓励进行肺组织的细针活检。
• 分享并评估H7N9感染重症病例诊治的经验,包括不同的机械通气策略、ECMO及其他治疗措施。
• 对确诊病例开展深入研究,比如病例的传染期(病毒排出)和有助于诊断的临床标本采集等。
• 进一步研究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早期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例如在实验室确诊之前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抗病毒治疗。
• 确保在可疑及确诊病例的医疗护理过程中采取符合国家和世卫组织指南的感染防控措施
病毒学研究与诊断试剂的开发
• 继续共享病毒基因序列和毒株,从而加深对这些新型病毒的了解以进行持续的风险评估。
• 及时针对从人和动物体内分离到的H7N9禽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一旦发现变异就及时报告以帮助筛选合适的疫苗候选株。
• 继续对分子诊断试剂进行评估,基于抗原的快速诊断技术一经研发,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就应当与中国和其他实验室进分享,以协助及时发现人和动物的感染。
• 应尽快开发H7N9的特异性血清学检测试剂以协助开展相应的血清学研究(见流行病学部分)开展与CONSISE实验室网络的合作可以更好利用国际专家资源和目前已经研发的标准方案和检测试剂。
动物健康
• 目前的血清学检测是基于H7N2病毒的,和过去的血清学检测灵敏度相比,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应该通过进行动物实验来评估。同时鼓励开展采用灭活H7N9病毒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 目前使用H7欧亚谱系HA引物,通过实时定量PCR对禽类感染H7N9病毒进行检测。根据当前的H7N9病毒验证此PCR检测的分析灵敏度非常重要,有必要时需要修改引物的设计来提高检测灵敏度。
• 在疫情发生的省份,应坚持开展并加强对禽类和活禽市场的采样。充足的样本才能确保在流行率较低(例如1-5%)的情况下发现H7N9病毒感染。
• 加强监测应立足于溯源。只有明确感染来源,控制措施才会长期有效。例如在样本量充足的前提下对供应上海活禽批发市场的禽类养殖场进行深入调查以发现携带病毒的禽类品种。
• 加强省际合作,了解活禽的跨省和省内运输方式。
公共卫生、应急响应
• 在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引导下,继续实施协同应急响应。
• 在获得新的信息,积累了良好的实践经验,并充分考虑各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对应对策略和措施进行调整。
• 加强卫生与动物健康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协作,包括及时分享监测数据和毒株,协同开展现场调查(包括感染来源的追溯),共同开展风险评估以及相关研究。
• 加强人和动物疫情的监测,尤其是公共卫生高度关注的动物中的低致病性流感病毒。
• 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的经验和良好实践。
• 加快开展科学研究,更深入了解H7N9的应对方法,包括疫苗研发等工作。
国际合作
• 继续与世卫组织、世卫组织合作中心和其他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和毒株,从而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以支持必要的能力建设(比如开展人和动物的流感监测),以及指导开展流感大流行准备与应对。
• 鼓励开展区域性和全球性的技术合作以及国家之间的技术援助,包括分享各国的在流感控制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培训、科学研究和疫苗开发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