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寨卡病毒(Zika virus)

该病毒蔓延 美又对8国和领地增发旅行警告

[日期:2016-01-26] 来源:新华社/WHO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在Soyapango喷药消灭蚊虫

资料图:萨尔瓦多一名卫生人员1月21日在Soyapango喷药消灭蚊虫,预防兹卡等病毒传染。

      中新网1月25日电 据外媒报道,由于担心当前在蚊虫传播的寨卡(Zika)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对加勒比海和拉美8个国家或领地发布旅行警报,建议孕妇避免前往报告有寨卡病毒传染的地区。目前,已有22个国家和领地被列为旅游警告名单。
      报道称,疾病防治中心22日称,出于对寨卡病毒传播的考虑,孕妇不应前往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瓜德罗普岛、圣马丁、圭亚那、佛得角、萨摩亚和圣马丁岛
      而在一个星期之前,疾病防治中心已因相同原因发布旅行警报,建议孕妇推迟前往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岛、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和波多黎各
      据悉,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被感染后的常见征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红眼)。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报道指出,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已表示,来自全球的调查人员正在调查寨卡病毒与出现在巴西的新生儿小头畸形之间的联系。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中,数以千计当地出生的婴儿头部大小不正常。


 世界卫生组织(WHO)

寨卡病毒病

实况报道
2016年1月


Zika virus EM

Zika virus 寨卡病毒

zika分布区域

zika小头症

伊蚊

重要事实

  • 寨卡病毒病由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病毒引起。
  • 患有寨卡病毒病的病人往往会出现轻微发热、皮疹和结膜炎。这些症状通常持续2-7天。
  • 目前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
  • 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 据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流行。

简介

      寨卡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蚊媒病毒,它是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通过丛林黄热病监测网络在恒河猴中发现的。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的人类中间做出确认。已经在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记录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

  • 类型:黄病毒
  • 媒介:伊蚊(通常在上午和下午晚些时候/晚间咬人)
  • 宿主:不明

症状和体征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并不为人所知,但可能为几天。疾病症状与诸如登革热等其它虫媒病毒感染类似,包括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这些症状往往较轻,持续2-7天。
      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发生的大型疫情期间,国家卫生当局报告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近期在巴西出现的疫情中,当地卫生当局发现在普通民众中间发生的寨卡病毒感染有所上升,且在巴西东北部出生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出现增多情况。对寨卡疫情开展调查的机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存有关联。然而,在解释婴儿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的关系之前仍需要做出更多调查。还在对其它可能病因开展调查。

传播

      寨卡病毒通过受到感染的伊蚊属蚊虫叮咬传播到人,这主要涉及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它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虫相同。
      2007年和2013年首次在太平洋报告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分别在雅浦岛和法属波利尼西亚),2015年在美洲(巴西和哥伦比亚)和非洲(佛得角)报告发生疫情。此外,美洲逾13个国家报告发生散在寨卡病毒感染,这表明寨卡病毒在地域上呈快速扩大之势。

诊断

      寨卡病毒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和血样病毒分离做出诊断。由于病毒与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和黄热病等其它黄病毒会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做出诊断可能较为困难。

预防

      蚊虫及其滋生地对寨卡病毒感染带来很大危险。预防和控制工作依赖于通过减少来源(去除和改造滋生地)以及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来降低蚊虫数量。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应当特别关注那些可能不能对自身进行适当保护的人员并对其提供帮助,比如幼儿、患者或者老年人。
      在疫情期间卫生当局可能会建议采取杀虫剂喷洒方法。也可将世卫组织杀虫剂评价方案推荐的杀虫剂用作杀幼虫剂,对相对大型水容器做出处理。
      旅行者应当采取防止蚊虫叮咬,对自身形成保护的基本防护措施。

治疗

      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寨卡病毒病患者应当充分休息,饮用足够的液体并且利用常用药来治疗疼痛和发热。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并获得医嘱。
      目前尚没有可用疫苗。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支持各国通过以下方式控制寨卡病毒病:

    • 强化监测;
    • 建设实验室发现病毒的能力;
    • 与国家合作,消除蚊虫;
    • 就寨卡病毒感染者的临床保健与监测提出建议;
    • 确定对寨卡病毒病及其可能并发症开展研究的重点领域并提供支持。

寨卡病毒病:常见问题
在线问答
2016年1月20日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往往会引起轻微病症。人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消失。
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由于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记录发生大型寨卡病毒疫情,因此目前对这一疾病并发症的了解甚少。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国家卫生当局在此期间报告称,吉兰–巴雷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正在对这一影响开展回顾性调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发挥的潜在作用。2015年当巴西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疫情时也同样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情况。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
孕妇是否应当关注寨卡病毒?
      卫生当局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
如果已怀孕并且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你在怀孕期间去看医生,并接受密切监测。
什么是小头症?
      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这是由于婴儿在子宫或者在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大脑发育困难。
      小头症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存有其它毒素;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
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
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
      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
我应如何去做来保护自己?
      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我是否应当避免到存在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
      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就请征求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的意见。
      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病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估计,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
世卫组织在做什么?
      为帮助各国防范寨卡病毒并做出应对,世卫组织与卫生部合作,提高发现这一病毒的实验室能力,对临床保健和感染者随访提出建议(与国家专业协会和专家合作),并鼓励各国对病毒的蔓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开展监测并做出报告。
      世卫组织还与已经报告发生寨卡病毒疫情的国家和其他合作伙伴开展协调,调查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其它问题。


小头症—巴西
疾病暴发新闻
2015年12月15日
      2015年12月8日,巴西卫生部向世卫组织/泛美卫生组织提供了该国东北部新生儿中间小头症病例数量异常升高的最新情况。
      截至12月5日,已经确定了1761例小头症疑似病例,包括19例死亡。这些病例分布在14个联邦单位的422个市。伯南布哥和帕拉伊巴属于疫情最为严重的州,各有804例和316例病例。报告出现的死亡病例出自北里奥格兰德(7例)、塞尔希培(4例)、巴伊亚(2例)、里约热内卢(2例)、塞阿拉(1例)、马拉尼昂(1例)、帕拉伊巴(1例)和皮奥伊(1例)。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12月7日,卫生部对新生儿中间出现的小头症病例定义作了修正:疑似病例的头围标准从≤ 33 厘米这一阈值降低到≤ 32厘米。头围处于32和33厘米之间的新生儿将得到密切监测。
世卫组织建议
      虽然这一事件的病因尚有待确定,但正在与各会员国分享信息,提高各国对这一疫情的认识,并警示各国在本国领土发生的类似事件。由于这些原因并且为了进一步增进对这一事件病因的了解,世卫组织/泛美卫生组织敦促各会员国对于在新生儿中出现的不能利用已知原因做出解释的小头症或者其它神经疾患上升情况做出报告。世卫组织/泛美卫生组织的建议可通过流行病学警报获得(见相关链接)。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