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防治工作进展与成效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多次考察防治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艾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防治经费逐年增加,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显现,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输血传播基本阻断。全面实施临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二是经注射吸毒得到有效控制。落实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防控措施,2017年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者较2012年下降44.5%,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在治人员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从2012年的0.2%下降到2017年的0.03%。三是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四是感染者检测发现力度不断加大。实施扩大检测策略,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0亿上升到2017年的2.0亿。五是抗病毒治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从2012年的17.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61.0万人,2017年治疗覆盖率为80.4%、治疗成功率维持在90%以上。六是抗击艾滋病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建立专项基金支持社会组织深入开展防艾工作,社会团体、公众人物、志愿者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提升,社会歧视不断减少。
二、防治形势和下一步打算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2018年底,我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5万。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9.0/万,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7年报告感染者中异性传播为69.6%,男性同性传播为25.5%。
当前,性传播作为我国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更加艰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下一步,我们将紧密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目标,强调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开拓创新原则,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全面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宣传信息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增强艾滋病防治意识,反对艾滋病社会歧视。二是提高综合干预的时效性。突出重点地区、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和重点人群,增强艾滋病危害警示性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创新互联网+综合干预模式,推进暴露前后预防工作,减少艾滋病传播。三是提高咨询检测的可及性。创新检测方式,推动自我检测,方便有意愿的人群接受检测服务,结合全国艾滋病检测咨询月活动,推动主动检测,促进早检测早诊断,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四是提高随访治疗的规范性。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告知,切实提高随访工作质量,强化对感染者的爱心帮扶和关怀救助。实施应治尽治,推广检测、咨询、诊断和治疗的“一站式”服务,不断提高抗病毒治疗质量。五是提高社会参与的广泛性。发挥社会组织在动员检测和综合干预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广泛动员企业、基金会、有关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营造全社会抗击艾滋病氛围。
二
一、关于“3个90%”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4年提出把到2020年实现3个90%作为全球控制艾滋病的目标。具体是指: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诊断发现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通过成功实现三个90%目标,可以使73%以上的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可以减少新感染,从而达到终止艾滋病流行的目的。3个90%也是我国“十三五”艾滋病防治的目标。
二、关于疫情估计方法(Spectrum/EPP)
Spectrum是一个基于人口学统计预测的模型,包含多个模块,其中人口预测(DemProj)和艾滋病(AIM)两个模块用于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该方法是在人口学统计预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感染者疾病进展和死亡等多年连续的数据,测算特定国家/地区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新发感染人数(率)和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推荐的Spectrum软件,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艾滋病疫情估计软件,约160个国家/地区使用。2015年以来,我国开始试用并于2018年作为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报告感染者数、估计感染者数、存活数和新发感染
报告感染者数:是指检测发现并通过传染病(艾滋病)报告系统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数。目前发现感染者的唯一手段是艾滋病检测,医疗卫生保健机构通过报告系统把检测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进行报告,获得报告感染者数。报告数受检测力度的影响,通常检测多报告也多。
估计感染者数:包括已经检测发现并报告的感染者和未被发现的感染者人数。由于艾滋病是慢性传染性疾病,发病潜伏期长,一些感染者不能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也就不能及时诊断发现并报告上来,因此,通过报告系统无法掌握所有现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数,在全球范围内通常采用艾滋病疫情估计模型测算得到感染者和病人估计人数。
存活数:艾滋病是致死性疾病,报告感染者数和估计感染者数通常均指在特定时间内上存活的感染者人数。
新发感染:指当年造成的感染,是评判艾滋病疫情趋势的核心指标,但目前没有可行的实验室或现场调查方法直接判断新发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通常采用艾滋病疫情估计模型测算艾滋病新发感染数。
四、“四个提高”、“四个落实”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了“四个提高”、“四个落实”的防控策略措施,即:一是切实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继续发挥多部门的工作优势,根据大众人群、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重点人群和感染者等不同人群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和警示性的宣传材料,提高宣传教育的有效性。重点加强对青年学生、老年人、流动人口和监管场所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二是切实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故意传播艾滋病等违法犯罪活动,重点做好冰毒等合成毒品管控、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管理及不良信息清理工作。将异性传播作为控制经性传播的主要内容,加大综合干预工作力度。切实减少婚内传播,加大对卖淫嫖娼、婚前婚外性行为传播综合干预工作力度。将男性同性传播作为控制经性传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青少年性取向、性观念和性道德教育,重点加强对疫情上升较快的大中城市综合干预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心理、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相结合的综合干预策略。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与其他禁毒工作的衔接,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三是切实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进一步健全实验室网络,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主动为有感染艾滋病风险人员提供检测咨询服务。创新服务方式,通过网络预约、电话预约和主动服务等手段,方便有意愿的人群接受检测服务。探索开展艾滋病自我检测,建立和完善与随访服务等工作的衔接机制。四是切实提高随访服务规范性。切实提高首次随访工作质量,强化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心理支持、行为干预和检测、医学咨询和转介等工作,告知合法权益、责任义务和相关政策法规,督促他们及时将感染情况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并动员开展检测。积极做好流动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服务,建立和完善流出地、流入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转介机制。五是全面落实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工作。完善血站服务体系,合理规划设置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供应临床的血液全部按规定经过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有效降低血液残余风险度。六是全面落实预防母婴传播工作。以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为平台,重点提高经济发展落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服务能力。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等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开展预防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对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等系列干预服务。七是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将所有符合治疗标准、自愿接受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纳入治疗范畴。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转诊制度,进一步规范治疗管理,提高治疗质量和效果。提高中医药治疗覆盖面,逐步扩大中西医综合治疗试点规模。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医、就业、入学等合法权益,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为孤儿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支持符合扶贫条件、有劳动能力的感染者和病人开展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八是全面落实社会组织培育引导措施。将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整体防治工作计划,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在易感染艾滋病行为人群干预、感染者和病人随访服务和关怀救助等领域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的引导作用,支持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开展工作,合理设置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加强培训和扶持,促进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