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

[日期:2011-03-16] 来源:CCDC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5.    公众在突发事件中及事件后应如何控制情绪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涉及核与辐射的突发事件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对此首先要贯彻预防的原则。对于受到心理打击的受害者,可以采取一些对内心有安抚作用的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有的受灾者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行为,也有的表现为抑制、退缩、被动和消极的特征,可能还有一些人出现失态的表现。这些情况要求心理学家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患者的家属和相关的人员应及时为有这些表现的人员安排心理治疗。

6.    哪些人员应接受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

灾后应对产生心理障碍的人员给予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通常,直接卷入大规模灾难或者丧亲、财产损失的幸存者是需要及时给予心理援助的潜在受灾者;其次是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庭;从事救援或搜索的人员或者帮助进行重建或康复工作的成员和志愿者也应考虑在内;在临近灾难场景时易感性高的个体,也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而需要帮助。

7.    “隐蔽”指的是什么?

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沉降灰)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

8.    “撤离”指的是什么?

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9.    核事故后烟云能飘浮多远?

这个是很难预测的。它取决于风速和其它气象条件。

10、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会造成多大的辐射剂量,它对健康有哪些不利影响呢?

取决于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公众受到的剂量可能会在较低甚至很低水平的范围。世界人均天然辐射本底剂量是2.4mSv/年,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的值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伊朗、印度一些地方高达200mSv

当全身照射剂量大于1Gy时,才会出现急性放射性病等健康效应。然而,对于核电站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大量的放射性烟云经过长距离的输运后,是不大可能出现如此高剂量照射的情况。

11.   早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早期是指发生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后的12天内,对人员可以采用的防护措施有:隐蔽、呼吸道防护、服用稳定性碘、撤离、控制进出口通路等。其中呼吸道防护是用干或湿毛巾捂住鼻子的行动,可防止或减少吸入放射性核素。服用稳定性碘能防止或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碘进入体内后在甲状腺内沉积。

12.   中期的防护措施是什么?

在事件中期阶段,已有相当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沉积于地面。此时,对个人而言除了可考虑中止呼吸道防护外,其他的早期防护措施可继续采取。为避免长时间停留而受到过高的累积剂量,主管部门可采取有控制和有计划地将人群由污染区向外搬迁。还应该考虑限制当地生产或贮存的食品和饮用水的销售和消费。根据这个时期对人员照射途径的特点,可采取的防护措施还有:在畜牧业中使用储存饲料,对人员体表去污,对伤病员救治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