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儿童肥胖和高血压学术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透露,1985年~2014年,我国7岁~18岁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从2.6%增长到19.4%;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与会专家表示,面对庞大的儿童肥胖人群以及过早于儿童期发生的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骨密度不足等“成人病”的上升趋势,从儿童期防控“成人慢性病”已刻不容缓。
从能量摄入着手
控制儿童体重
“儿童肥胖是肥胖相关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指出,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比例,以及碳水化合物低于55%的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饮食行为不健康,不吃早餐、早餐营养质量差增加了超重或者肥胖的发生风险;在外就餐的增加、运动量少以及睡眠时间不足等,导致肥胖在儿童中蔓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教授分析,肥胖导致了不小的经济负担。2002年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占200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和医疗总费用的3.2%和3.7%。根据目前我国儿童肥胖的发展趋势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和预防,到2030年由儿童超重及肥胖所致成人肥胖相关慢性疾病直接经济花费将达到490.5亿元。
梁晓峰建议,应控制能量摄入,降低儿童食盐的摄入,使儿童体重维持在理想水平。保证儿童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1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健全国家儿童肥胖监测系统,继续开展儿童相关的监测和筛查,对于筛查出血压值偏高的对象,进行进一步确诊及治疗。虽然目前吸烟、饮酒还不是影响儿童血压的主要原因,但从长远的血压预防的角度,应在儿童青少年阶段加强吸烟与过度饮酒对身体危害的宣传教育以及干预。
马冠生指出,应将儿童肥胖防控融入所有政策,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加大科研投入,深入系统地开展儿童肥胖相关研究。
血压像身高一样
也是生理常数
“如果儿童肥胖率不降,高血压率也降不下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儿童成人慢性病防治办公室主任、首都儿科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米杰教授说,肥胖与儿童高血压密切相关,是儿童高血压发生的第一位因素。肥胖儿童中有近三成患有高血压,超过一半血脂异常。在我国,高血压早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米杰说,除了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家族史、盐的摄入、睡眠不足、运动不足等。另外,由于婴儿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等,发育过程中,“先天不足后天补”,在追赶生长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出生体重与半岁以后的血压状况呈负相关。
米杰指出,儿童高血压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高血压儿童在被确诊时可能已经出现了心脏、肾脏及血管等靶器官的临床和亚临床损害。43%的高血压儿童在成年后会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儿童在成年期会较早出现靶器官损害,进一步加重成人心血管病的负担。
“如果家中有肥胖儿童,家长需关注孩子的血压。”米杰说,对儿童来说,血压像身高、体重一样,是生理常数。大多数儿童是原发性高血压,往往不伴随头晕、呕吐等不良症状。除非定期检测,否则不易被发现。美国医生提出,3岁以上儿童,不管任何原因就诊都应该测血压。
米杰说,绝大多数高血压儿童与青少年通过非药物干预即可达到血压控制目标,包括控制体重,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锻炼,限盐,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紧张等因素。如果非药物干预效果不理想,或在治疗过程中血压急剧升高,以及出现高血压临床症状、继发性高血压、出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糖尿病等,应使用药物治疗。不过,“中国用于儿童的高血压药物非常少,儿童血压检测设备也和成人有区别,希望厂家多做相关研究。”米杰呼吁。
早期识别高危儿童和进行干预,是遏制我国心血管疾病上升趋势和降低慢性病负担的根本之策。会议同时发布了米杰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3~17岁儿童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血压参照标准》《中国3~17岁儿童血压简化标准的研制》《中国3~18岁儿童青少年骨密度参照标准》,旨在助力儿童成人慢性病的诊断、筛查、防治起到重要的作用。□健康报记者 甘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