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城市卫生资源结构、有效缓解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出台政策,加大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社区卫生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逐年提高。
15分钟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
2011年10月的一天,笔者来到南京市白下区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询问一位就诊病人。这位病人说:“我家就住在附近,头疼感冒类的小病到大医院,路远不说,光在医院内挂号、就诊、化验、缴费、取药一路下来,至少花上一个多小时,而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个病取个药十来分钟解决,方便又放心。”旁边的一位老人凑过来说道:“我血压高,到这里拿药不需要排队,还可以和社区医生多聊聊自己的病情,增长些卫生保健知识。他们还能帮我分析病情,联系大医院专家。”
像这样便利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省已建成3000多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多个,实现了以街道为单位的全覆盖,居民步行15分钟都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机构数量、人口覆盖率特别是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在全国位居前列,群众享受到了便捷、安全、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降低医药费用:让群众看病少花钱
尽管寒风刺骨,家住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镇68岁的张奶奶还是一早就出了门。她先坐公交到大医院看病,再拿着处方到位于观前街的一家平价大药房配药。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离家近、看病方便,但是这里药价也比药店贵,即使跑得累,老人还是感觉很值得,因为,同一张处方,换个地方配就能少掏60多元。为了能买到相对便宜的药,不少市民,特别是老人,买药经常到药店“淘”。
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药价贵问题,我省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降低社区药品价格,科学使用基本药物,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减轻群众药品费用负担。在我省所有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国家和省基本药物目录内规定的品种,执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按照“同城同待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精神,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对象覆盖所有到社区就诊的患者,包括外来人口、流动人口,保证居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通过两轮基本药物省级集中采购,我省基本药物价格比改革前下降40%以上。
2011年5月30日,是连云港市新浦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第一天,44岁的王女士手拿药费单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因患有胆囊炎一直在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治疗,之前每天花78.6元,现在用同样的药只需要47.8元,“真是太省钱了”,“现在治病便宜多了!”这是老百姓的共同心声。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1年,仅在基本药物上,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让利居民13亿多元。
医疗总费用的快速上涨,背后不难发现“大处方”、“大检查”这些影子。我省从服务规范入手,规范服务行为。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社区门诊诊疗指南(试行)》,公布了184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规范,指导社区医生开展统一规范的诊断、治疗和转诊,合理运用社区配备的基本设备进行必要检查,科学使用基本药物,让群众享受到高性价比的医疗服务。目前,群众在社区看病的费用平均比三级综合医院低50%以上,加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对社区就诊报销比例等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老病号”主动选择到社区看病。
健康管理: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
家住南通市崇川区的黄奶奶完成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后说:“在其他机构做一套相同的体检项目,需要144.5元,现在到社区全部不收钱,还每年做一次,真好!”像这样在社区享受到免费服务的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还有很多。这一切都来源于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定位的制度设计。我省从2006年起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由政府统一埋单,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向群众提供。免费项目由3大类8大项提高到目前的10类41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6元提高到25元,服务人群由户籍人口扩大到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高校学生、农民工等人群均纳入到免费服务范围。通过连续多年的有效防控,我省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08年的166.02/10万、10.76/10万和5.3%。,降至2011年的131.51/10万、6.0/10万、4.04%。,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居民健康更有保障、生活更加幸福。
为让医改成果惠及更多的群众,从今年起,我省启动实施了家庭医生制度工作,组建家庭医生队伍。群众与家庭医生签订协议后,家庭医生可以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居民个人健康状况,实行不间断、综合、主动的健康管理,改变传统的“一病一看”,从间断的医院服务向连续的终身卫生保健服务转变。
淮安市淮阴区的张女士丈夫,几年前突发脑梗塞成了植物人,一直卧床在家,因为需要定期更换胃管和导尿管,以前每次就得全家出动,抬到医院,搞得一家人筋疲力尽。这一情况被上门建档的章医生发现后,主动与她家签订健康服务协议,并留下联系电话。当张女士试着拨通章医生电话,看到章医生上门为她丈夫更换了胃管和导尿管,并在期间讲解了护理常识,详细交代了注意事项,感动得热泪盈眶,拉着章医生的手说:“章医生,以前去医院,要多麻烦有多麻烦,这下可好了,一个电话就解决了一直以来我心头的麻烦事,你们真是实实在在为我们老百姓做好事啊!”
像这样提供签约服务的家庭医生,我省还有5000多名,默默地为182万户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综合改革:激发社区卫生发展活力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彻底切断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药养医”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渠道由原来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药品价格实现“平进平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何生存成了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我省各地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合理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常运行。政府投入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收入比例达到25%,较改革前有了大幅增长。来自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赵严主任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中心2011年总收入233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729万元,除去保障在岗、退休人员费用529万元,政府还对中心的人才培训、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给予补助。现在,当中心主任再也不用整天想着创收、挣钱,而要在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上下功夫。”
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许多人担心会出现养懒人、“大锅饭”现象。为此,我省印发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突出工作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考核,对机构和人员实行“双考核”、“双挂钩”。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加强绩效考核工作。南京市下关区小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工时”做法,为化解以上担心作了积极探索。
该中心根据各类服务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不同岗位分类细化考核指标。内部绩效考核方案中,向优秀人才、公共卫生、全科团队、一线岗位倾斜,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操作过程中,坚持简便实用,做到岗位明确化、奖励绩效化、标准统一化、运作规范化、评价数量化、结果公开化,让在岗职工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极大地调动了在岗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惠及全体人民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全省将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巩固和完善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新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水平,为逐步实现人人均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