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状况与健康
1.经济与健康的关系 社会的发达程度在一方面是由经济水平来体现的。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卫生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同样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二者互相促进。
2.经济水平低下对健康的作用 经济水平低下带来的各种影响生活质量的不良因素对健康水平起到综合的作用。社会经济水平低下影响人们的收入和开支、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接受科学知识和受教育的机会,以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职业和婚姻状况等,形成特定的社会不良环境,在此条件下,人们的机体、器官功能状态及社会行为方面容易失去平衡,继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医疗条件取决于社会经济水平,在发生了各种疾病后,若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不能及时对临床症状和亚临床症状实施有效的治疗,则可能贻误达到最佳疗效的时机,造成无法逆转的疾患。在疾病发生后,若社会康复功能健全,能及时给予康复治疗,就可以减少残疾的发生。
3.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对世界各国的统计资料反映了经济发展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表5—1)。
经济发展是保障健康的物质基础,它对人群健康水平的影响是通过多渠道综合作用的。首先,经济发展是提高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经济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充足的食物营养、良好的生活与劳动条件,从而有利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其次,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可影响居民健康状况。各国研究资料表明,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和人均卫生经费都与居民健康相关。再其次,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文化水平的提高将影响人群接受卫生保健知识的能力,从而影响人群的健康。
4.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质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具有一定体力、智力、劳动技能的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群从事劳动年限增加,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人群的平均期望寿命从35岁增加到现在的70岁以上,以60岁退休计算,平均每个劳动力可以延长工作25年。同时人群健康水平提高可以减少病伤,增加出勤,节约卫生资源。因此,发达的国民经济是提高健康水平的保证,只有提高经济水平,才有物质基础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5.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 人群健康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提高,这是积极的总趋势。但是经济发展在解决以往健康问题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健康问题,产生消极影响。一方面产生与社会现代化、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有关的一系列现代社会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肥胖症、糖尿病、空调综合征和过敏性疾病等。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改变和高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复杂,心理紧张因素和应激事件增加,造成现代社会的身心疾病和精神疾病。此外,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们正常的生活条件,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问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因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和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