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树立: 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在“六一”儿童节到来前夕,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秦怀金司长,向大家发布并解读《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妇幼营养室荫士安主任,和协和医院新生儿科王丹华主任医师。到场的还有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卫生局、首都儿研所等单位的专家,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且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请秦怀金司长通报有关情况。
秦怀金: 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儿童的健康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改善儿童营养对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把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为人口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为向公众和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儿童营养发展状况,引起全社会对儿童营养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卫生部编写了《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正式发布。这是卫生部首次发布关于儿童营养状况的发展报告。报告阐述了我国儿童营养改善取得的显著成绩、采取的主要策略措施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中国儿童影响状况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儿童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是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近20年来,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不同年龄组的儿童身高和体重均有增长,增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农村儿童的身高增幅大于城市,城市儿童的体重增幅大于农村,城乡儿童生长发育差异正在逐渐缩小。目前,我国城市儿童的平均生长发育水平已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
二是营养不良状况持续减少。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为3.6%,比1990年下降了74%,已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1;生长迟缓率为9.9%,比1990年下降了70%;消瘦率为2.3%,长期保持在低水平。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明显低于东南亚国家,在金砖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儿童常见微量营养素缺乏状况也有所改善。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从2005年开始持续下降,从19.3%下降到2010年的12.6%;2011年在全国水平上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临床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已不多见。
三是儿童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因营养改善而显著提高。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归因于儿童营养不良的比例由2000年的22%降为2010年的13%;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促进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2010 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比1990年下降了73%,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4。
二、中国儿童营养改善的策略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生,更加重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为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是儿童营养改善的重要保障。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优先”原则,出台了《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务院先后制定了1990-2000年、2001-2010年和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这些都为改善儿童营养、促进儿童健康提供了法律保障。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促进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的改善。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是儿童营养改善的坚实基础。家庭收入的增加提高了人均食物消费能力,为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了坚实经济基础;食物种类的丰富和膳食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儿童营养的全面和均衡;母亲(看护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儿童科学喂养和平衡膳食,推动了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
三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儿童营养改善的重要支撑。第一,儿童营养法规和规范不断完善。卫生部先后印发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从法规制度层面不断规范和加强儿童营养工作。如发布《中国婴幼儿喂养策略》和《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保护和促进母乳喂养;印发《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其工作规范,要求托幼机构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为儿童提供安全、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制定《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和《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等系列技术规范,加强儿童营养不良疾病的防治,不断规范儿童营养相关工作。
第二,妇幼保健服务全面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婴幼儿喂养咨询、生长发育监测、营养缺乏及相关疾病防治等服务,普及儿童营养的科学知识。特别是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纳入了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孕产妇营养指导、儿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以及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膳食指导等服务,普及儿童营养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儿童营养干预广泛开展。卫生部组织开始了爱婴医院创建行动,宣传、推广母乳喂养。试点开展家庭强化多种营养素辅食干预。2011年,卫生部与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启动实施西部贫困地区“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实施预防碘缺乏行动计划,加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降低儿童碘缺乏病发病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儿童营养干预的有效手段。
第四,儿童营养监测不断完善。我国从1959年就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0-6岁儿童是重点人群。此外,还开展了一些专门针对儿童的营养和健康调查与监测,包括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全国食物营养监测系统和全国儿童营养与健康监测等。通过加强儿童营养监测,掌握了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了依据。
三、中国儿童营养改善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我国儿童营养改善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3-4倍,而贫困地区农村又为一般农村的2倍,2010年贫困地区尚有20%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二是农村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基础尚不稳定,呈现脆弱性,容易受到经济条件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三是2岁以下儿童贫血问题突出。2010年,6-12月龄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高达28.2%,13-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0.5%;四是流动、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亟待改善;五是超重和肥胖问题逐步显现,不仅城市地区儿童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儿童肥胖问题也逐渐呈现。
我国儿童营养改善正面临难得的机遇。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儿童营养状况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深化医改规划将保障儿童健康、改善儿童营养列为重要内容。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儿童营养改善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和环境。从国际上看,全球更加重视和关注儿童营养问题,2012年哥本哈根共识确定“减少学龄前儿童慢性营养不良”是关系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在解决全球发展若干问题的投资项目中成本效益排序为第一位。刚刚结束的第6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要求各成员国将改善儿童营养提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这些都为儿童营养改善创造了重要机遇和良好条件。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儿童的营养和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涉及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参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口素质基础。希望大家更加关注儿童健康,更加重视儿童营养,大力宣传科学营养知识,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儿童营养改善和儿童健康的良好氛围。最后,我们预祝,全国的儿童小朋友六一国际儿童节快乐!
谢谢大家!下面,我非常高兴回答各位记者提出的问题。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早期的儿童营养状况,如果早期儿童营养不良的话会带来哪些危害?秦司长,您刚才提到正在开展的全国营养和健康监测,这个监测是怎么进行的,覆盖的范围有多大?像流动儿童难以监测的人群是怎么样进行监测的?现在学校的营养餐比较受关注,卫生部门是怎么保证营养餐的安全,指导学校和相关部门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谢谢。
秦怀金:我先回答前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卫生部首次来编写和发布《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非常重要的目的。早期的儿童营养太重要,我们科学界已经证实,早期的儿童营养影响一生的健康,这是国际国内科学界已经公认的事实。儿童营养状况是衡量整个人群状况最敏感的指标。儿童的营养状况是人口素质的基础,国际上也把5岁以下儿童营养的状况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给予关注。在0-6岁的阶段,国际上医学专家和营养专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提出来生命早期1000天的理论。
生命最初的1000天,即从怀孕到2岁期间的母婴营养影响人一生的健康。这一时期良好的营养,可以保障和促进儿童体格和脑发育,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对感染的免疫力。这一时期营养不良给儿童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危害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近期危害表现为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危害表现为智力发育滞后,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增加。因此,改善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国际竞争实力。
国际上高度重视早期儿童营养问题,改善儿童营养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2002年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强调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要求各成员国实施该战略,确保所有婴幼儿的最佳喂养,减少营养不良的相关风险。
刚刚结束的第6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要求各成员国将改善儿童营养提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
哥本哈根共识是从2004年起,每4年一次,由8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包括至少3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和世界级经济学家)组成共识委员会,提出若干关系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提出投资项目并对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进行排序,供决策者和慈善家投入参考。2012年哥本哈根共识确定减少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是关系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投资于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是成本效益最好的投资。为什么我们关注?因为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儿童营养,尤其是早期儿童营养的问题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是我们关注和发布这个报告很重要的目的。
刚才提到的监测体系,我的报告当中已经讲了,目前有几个方面的监测:一是十年一次的九个城市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二是从1959年开始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三是刚才在报告当中说到国家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具体情况请荫教授来介绍一下。
荫士安:过去我们全国营养调查每十年一次,从2010年开始修改成每五年一次,我们将在明年启动全国0-6岁儿童的营养情况监测,采用随机抽样,在过去的全国食物营养监测的基础上完善全国的儿童营养状况监测。我们将在50-60个项目县,抽取一定比例的0-6岁儿童,同时还包括2岁以下的儿童看护人,进行全面的评价。
光明日报记者: 我国儿童营养问题城乡差异比较大,而且贫困农村地区的问题比较突出,鉴于这些问题,今后卫生部会在这方面做出哪些努力?谢谢。
秦怀金:刚才的报告里提出来当前中国儿童营养,尤其是早期的儿童营养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国家现在有非常好的条件,正如刚才讲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会得到比现在会更好的改善,下一步的策略有几个方面:
一是将儿童营养改善提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扶贫开发战略,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稳定的儿童营养改善经费保障机制。
二是加强多部门合作,探索有效的儿童营养改善合作模式。2011年,我部与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启动了西部地区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目前西部地区已有11个省的23万儿童受益。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合作,加大儿童营养改善力度。
三是在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改善儿童营养与健康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公共卫生重大专项。突出重点,优先干预。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为重点,以6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岁以内儿童为重点,以流动和留守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为重点,实施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项目。
四是切实加强妇幼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营养知识宣传和普及,加强合理膳食指导,提倡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加强孕产妇的营养指导,合理补充营养素,预防和治疗孕产妇贫血等疾病。倡导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开展婴幼儿科学喂养与营养素补充指导,促进合理添加辅食,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儿童营养性疾病。
五是逐步完善儿童营养监测系统,将儿童营养状况作为评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及时分析儿童营养状况与变化趋势,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改善儿童营养策略措施。
六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儿童营养状况相关信息,交流儿童营养改善的有效策略和干预措施,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谢谢。
健康卫视记者:请问现在我国儿童营养改善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卫生部在儿童营养改善方面除了监测之外,还实施了哪些干预?谢谢。
秦怀金:我国儿童营养改善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一是儿童营养状况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问题更为突出。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3-4倍,而贫困地区农村又为一般农村的2倍,2010年贫困地区农村尚有20%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二是农村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基础尚不稳定,呈现脆弱性,容易受到经济条件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三是2岁以下儿童贫血问题突出。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2-3岁是一个平台期,3岁以后逐渐降低。如果仅以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均值表示,往往会掩盖了2岁以内贫血患病率的高峰,忽视了2岁以内儿童贫血问题的严重性。四是流动、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亟待改善。2009年农村留守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约为非留守儿童的1.5倍。五是超重和肥胖问题逐步显现,不仅城市地区儿童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也逐渐呈现。2010年,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8.5%和6.5%。
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几个方面: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儿童营养改善问题,不断完善儿童营养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提高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二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家庭收入增加提高了人均食物消费能力,食物种类的丰富和膳食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儿童营养的全面和均衡;母亲(看护人)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儿童科学喂养和平衡膳食,推动了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三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妇幼保健服务全面提升,儿童营养干预广泛开展,儿童营养监测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儿童营养状况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
刚才大家提问学龄儿童,国家已经有了营养改善的项目,对学龄前儿童,温总理在去年的全国妇女儿童大会上已经提出国家要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的干预项目。现在卫生部正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把这个项目尽快纳入到重大专项,让农村地区的孩子,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儿童尽快享受到这个政策。谢谢大家。
生命时报社记者:关于肥胖和超重的比率从2005年到2010年增长比较快,我想请问一下对于这个问题和趋势,卫生部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一些对于肥胖具体的措施?还有关于2岁以下儿童贫血最为严重,为什么2岁以下的儿童贫血会比较严重,作为家长怎么样发现孩子有这样的问题,以及如何来避免?谢谢。
荫士安:我先回答一下2岁以下儿童贫血为什么会严重,这与儿童在这个时期生长发育快、对营养需求量大有关系。6个月之内我们提倡纯母乳喂养,6个月之后要逐渐添加辅食。在这个过程当中,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辅食的质量和数量是否能够充足,里面含铁丰富的食物是否多,成为影响他是否贫血的重要因素。我们再往前推,如果在孕中晚期,孕妇的铁摄入量不够,会导致胎儿体内铁的储备不够,生下来的婴幼儿体内铁的储备就不够,很快会耗空体内的铁,这些因素加起来,就容易导致发生缺铁性贫血。所以我们高度关注6到24个月龄和孕妇的贫血问题。
关于超重和肥胖的比率增加,不仅仅是儿童,我们成人的比例也在增加,由于由过去的膳食构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过渡到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加上活动量减少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众多的因素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增加。在教育方面要采取措施,让小孩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从营养上来讲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食物多样,要吃动平衡。
王丹华:关于贫血方面的问题,我补充一点,刚才提问说家长怎么样来发现孩子贫血,怎么预防。刚才荫教授已经提到,6个月以上,2岁以下的孩子贫血发病率比较高。在这个月龄段的孩子除了吃奶以外,逐渐的添加各种辅助食品,这些辅食当中要含有动物性的食物,因为动物性食物里含铁比较多,还有其他的造血原料,如果辅食当中只是吃一些谷类的食物或者蔬菜、水果,但是动物性的食物少,容易造成贫血发生,所以要指导家长在给孩子进行辅食添加的阶段,要注意辅食的质和量的问题。如果看到孩子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或者面色不好,不像以前那么活泼,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到医院里检查,看看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中国消费者杂志社记者:第一个问题,请教荫士安老师,因为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刚才秦司长说这份报告是卫生部首次发布,作为行政部门是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上讲,这是不是第一次?在营养上,有一句话叫“你就是你吃的”,这份报告对今后有什么意义?第二个问题,请教秦司长,作为中国消费者杂志社记者,我一直关注营养立法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的权利,“大头娃娃”就是典型的营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营养问题可以成为食品安全问题,也可以成为社会的公共卫生问题,我想问一下我们国家的营养立法问题进展如何?谢谢。
荫士安:第一个问题,这是卫生部首次发布关于儿童营养状况的发展报告,也是我国也是第一次发布这样的专题报告。这种发布将逐渐常态化,以后还会就国家某一方面的工作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发布。
秦怀金:“大头娃娃”的问题,早就已经有了结论,从这个问题当中更加可以看出重视儿童营养,尤其是早期儿童营养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因为6个月之前,我们提倡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要及时添加辅食,这一阶段营养不好了或者营养出了问题,就会对儿童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谢谢。
健康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国家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有没有考虑将儿童的早期营养干预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中?第二个问题,在农村儿童超重与肥胖的因素中有没有与城市儿童超重与肥胖因素不同的地方?谢谢。
秦怀金: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儿童营养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医改里前三年五大任务之一,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二是针对影响健康的突出问题实施重大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10大类、41项,包括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儿童保健包括儿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以及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合理膳食指导等服务;孕产妇保健包括孕产妇营养指导与咨询等。目前还没有针对儿童的重大项目,正在积极争取。因为温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上已经讲了,要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项目。现在有关部门也非常支持,卫生部正在跟有关部门积极协调,争取把改善儿童营养,尤其是早期儿童营养的项目纳入到“十二五”重大专项。
荫士安: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关于农村儿童肥胖的问题,和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因为农村由于近些年的经济发展迅速、食物多样,儿童的食物种类在增加。因为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体重很容易快速增长,甚至仅一个月的膳食改善就可以使小孩的体重明显增加。这种状况我们不能直接判断为这个小孩是超重或肥胖。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继续进行观察,因为身高的增长滞后于体重增长。对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尤其是超重和肥胖的问题,我们要慎重,要继续观察。这和城市儿童的肥胖和超重是不同的。
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记者:我想请问一下,对于我国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像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医院、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他们之间如何配合才能有效防治儿童营养性疾病,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秦怀金:这个问题也说明,儿童营养的改善不单是全社会的问题,在卫生系统内部也需要多机构、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妇幼保健机构是为儿童提供全面医疗保健服务的专业机构,《母婴保健法》也明确要求,要对区域内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开展儿童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需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努力协作,如综合医院儿科承担着儿童重大疾病的防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儿童保健服务等。
第一健康报道记者:现在儿童食品越来越丰富,添加剂越来越多,色彩越来越丰富,同时口味也越来越多,但是儿童的添加剂和成人的添加剂是不是标准不一样,在具体的措施上,将来对食品行业有没有特殊的要求?
荫士安:对于添加剂国家有明显的规定,一种添加剂可以用什么样的食品,可以用什么样的量,适合于什么样人群,有明确的规定。在符合这些规定,合法的使用情况下,应该说是安全的。其中有一些营养强化剂对于儿童是非常重要的,像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等。国家正在清理整顿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如取消了一些用于增香、增味的,将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会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人群适用范围。
新华社记者:我想提一个跟儿童健康相关的问题,在不久前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挂号员贴出一纸“逐客令”,我想请问这个事件所反映出来儿童看病问题是否代表一定的普遍性,而当前我国儿科的发展整体状况如何,面临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宋树立:刚才你讲的深圳儿童医院的事情,媒体报道后我们向深圳卫人委和医院了解了情况,这是深圳儿童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医院已经做了妥善处理,媒体都做了报道。深圳儿童医院是深圳唯一一所儿童医院,5月1日到21日,平均每天接诊4900多人次,单日最高达到5700多人次,已经大大超过了2000多人次的应诊能力。候诊时间长的问题短期内无法从根本解决。
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儿科不足,儿科医师严重缺乏,儿童看病难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媒体朋友关心,卫生部也一直很重视,并且自2006年开始,为健全医学教育体系,加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组织启动实施了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工作,其中包括了儿科和小儿外科医师培训,遴选确定了儿科培训试点基地17家,小儿外科培训试点基地9家,有效地提高了儿科医师的诊治水平和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近年来,针对儿科医生不足这一现象,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儿科医师作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纳入规划,加强儿科医师队伍建设。二是积极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设工作。三是在2011年开展了儿科医师培训。开展儿童专科医院和中西部地区县医院的儿科建设,共投入16.98亿元。四是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对儿科予以倾斜,目前已投入2.25亿元,对45个儿科进行了建设。
2012年2月27日,卫生部印发了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方案的目标之一是,在妇幼保健机构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妇产科和儿科,相应任务是规范儿科诊疗行为,推广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适宜技术,重点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常见病诊治、现场急救、危急重症患儿处理和转诊能力。相应保障措施是,加强妇女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在妇幼保健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按照规定设置妇产科和儿科,建设省级和市级儿童医疗中心,合理增加儿童医院数量,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
不少省市正在大步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例如2010年10月,北京市卫生局印发了《关于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的通知》,12所二、三级综合医院克服困难,积极挖潜,通过做好增加儿科诊室、招聘医务人员、培训儿科人才、采购儿童药品、增加儿童检验项目和儿童影像学检查等工作,从2011年7月到2011年底,陆续完成儿科门诊设置并开始接诊患儿。其他省份也都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
下一步,将针对儿科医师短缺的现状,重点推动儿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不断加强儿科医师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大儿科医院的建设,并研究合理确定儿科医疗服务价格,以促进儿科长远健康发展。
儿科是很特殊的领域,被称为哑科,医生要凭知识和经验去诊治,难度大,强度大,医护人员承受极大的工作压力。我们有一支出色的儿科队伍,举两个例子,一位是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工程院院士张金哲教授,他常说:“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热爱孩子的大夫。”他不仅从治疗方面为患儿着想,而且从预后、经济承受能力方面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他认为应该用最简便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治好孩子的病。在去年纪念毛泽东同志“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题词70周年座谈会上,张院士说:愿与同道们重温毛主席对医生的重托。迎接当前第六次世界技术革命,继“信息革命”后的“生命科学革命”。这出戏中儿科医生应该是个重要角色,中国人要在这次世界科技革命中作出领先的贡献。道出了一位中国儿科开路人对中国儿科事业的厚望。还有一位是近期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新闻纪实片《生命缘—我在医院》中,北京妇产医院一位助产士李菁,工作了10多年,只有2次和家人一起过年。为了一个个新生命,她在医院连续加班或值夜班,周末也不例外。她也有孩子,可没有时间陪孩子玩。她说,作为助产士的儿子,从小就要学会和千千万万个小生命来分享母爱。儿子总有一天会明白,母亲的事业是多么伟大。
说到深圳儿童医院,我想大家可能都还记得,2011年“八毛门事件”影响到的医院,就是深圳儿童医院。媒体和网络的报道和转载,给医院,特别是接诊医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最担心的是其他患儿家长受到影响耽误孩子的治疗。2011年10月20日,患儿在武汉同济医院被证实,深圳儿童医院的诊断是正确的。孩子做了手术,家长和媒体先后向医院、经治医生和公众道歉,但是再深的歉意,也不能挽回孩子遭受的病痛折磨。我们特别感谢,媒体能深入到卫生基层,特别是儿科一线,记述这里发生的感人的生命故事,也希望有更多的精品力作。
香港电台记者:我留意到新闻稿2有一个数字,2010年有13%的5岁以下儿童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的,我想问一下是否可以理解为大概是8个5岁以下的儿童就会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另外,这个数字是不是一个很严重的数字,与欧美国家、先进国家比较是一个很大很严重的数字,谢谢。
秦怀金:非常感谢香港媒体提的问题。你对这个报告研究得很仔细。这个信息告诉我们:第一,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它对儿童的健康,尤其是对儿童的死亡率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是非常重要的。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归因于营养不良的比例达35%。第二,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归因于营养不良的比例,2000年为22%,据专家测算,2010年降至13%,比世界的平均水平还是要低得多。这说明我们国家的情况比国际上要好。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促进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201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比1990年下降了73%,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4。
中国健康界记者:我想问一下,在大众媒介,比如说电视的广告上对儿童食品的宣传,对正确的食品宣传是抵消的作用,比如一个很知名厂家的广告是“不吃早餐,就喝一瓶什么什么”,对这种负面营养知识的传播,我们是怎么看待的?刚才秦司长一直讲我们要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来做一些营养改善的工作,对这一类工作会不会提上议事日程。刚才讲到母亲的教育水平提高对儿童营养改善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知道大众营养教育这一块,不知道未来会有哪些计划,尤其是对农村的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谢谢。
秦怀金:关于儿童食品广告管理问题,我相信是有的,我们正在修订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已在网站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关于对儿童营养教育,这更是非常好的问题,儿童营养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机构的问题,它是全社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尤其是媒体朋友要传播更多的科学知识。下一步就这个问题请曹处长回答。
曹彬:谢谢给我这个机会,今天是宣传儿童营养的问题,刚才我们专家和领导都提到儿童早期营养的重要性,最后一个问题提到媒体广告对儿童营养产生的影响。在规范广告方面,卫生部也多次跟工商和广告协会进行过一些沟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也做了相应的努力,在这里要强调六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奶粉广告的宣传,确实干扰了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在纯母乳喂养当中要宣传带来哪些好处、益处。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除了能满足孩子在物质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以外,而且还能传递给孩子精神上的营养,而精神方面的这种营养,奶粉是做不到的。所以希望在座的媒体倡导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和6个月以后的辅食添加。
宋树立:我补充一句,在母乳代用品标志上要求标签要有提示,对于0-6个月的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