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苏州“三步走”建设水韵园林城-Suzhou, a three-stage construction of Aqua Garden City

[日期:2010-06-01] 来源:姑苏晚报  作者:ecphf 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Suzhou, a three-stage construction of Aqua Garden City

2004年9月,《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专家论证;2005年3月,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作出了“关于批准《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的决议”。《纲要》明确,要把苏州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态优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和谐统一,具有园林诗画内涵、水乡古镇风韵的生态乐园、人间天堂。

    循环经济没有“垃圾”

    原本人人都要避而远之的、酸臭难闻的餐厨垃圾经过一连串的生物处理,变成了宠物饲料和每吨价格六七千元的生物柴油,这是今年以来苏州实施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市区餐厨垃圾每天的处理量已经超过70吨,处理范围逐渐向市区周边扩展。这项名叫“餐厨垃圾湿热水解资源化”的示范工程也是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展循环经济是苏州生态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2003年编制的《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利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三大原则,在企业和一定的区域内,逐步推行实施循环经济的方案,建立一条经济生态的产业链,从而根本上改变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全市已培育循环经济试点531家;出台《苏州市推进清洁生产指导意见》,“十一五”以来,累计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1000多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40家企业全部通过验收。同时,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张家港扬子江冶金工业园等4个园区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基本完成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苏州市静脉产业发展、光大国家静脉产业园、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园低碳产业发展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建成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在社会层面上,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先后建立了市环保工程咨询评估中心、市循环经济推广中心、全国首家国际环保产品技术交易中心、环保产业协会,构建了循环经济技术、产品、信息、交易服务平台。

    治水从断头浜开始

    今年75岁的陈林根住在吴中区木渎镇,在他家小区后面有一条无名断头浜,由于周边居民长期抛洒生活垃圾,这条河已经“黑”了近10年。然而从去年开始,这条河开始实行一项“以藻治藻”的生态治水工程,即给河里的藻类以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使其集中生长爆发以吸收河里的富营养物,从而达到治水的目的。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理,这条河里的水又慢慢清了起来,河里又出现了小鱼。

    没有水的灵动,苏州难符“水天堂”的美誉。从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浜入手,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齐头并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等污染防治工程,地下水、耕地、湿地、山体等资源保护工程毫不放松。

    为确保饮用水安全,编制了《苏州市太湖蓝藻防治应对预案》和《苏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预案》,实施区域供水干管互通工程,基本实现供水管网互连互通,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出台《苏州市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面推行市、区党政领导对河道污染治理负总责的“河长制”。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建成太湖一级保护区和阳澄湖水源水质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95套,处理率分别达51%和29%。小康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3.5%,5个省界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0%。

    为保护生态环境,全市建成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9个县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和5个森林公园。在每年都对保护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的基础上,2005年3月,结合全市主体功能区划,对七大类、72块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开展了历时3年的划分工作,对每块保护区逐一绘制了电子地图,保护区总面积达3376平方公里。全市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2004年的10.05%扩大到2009年底的39.78%。

    劣势突围“三步走”

    和许多城市一样,苏州也面临着地少人多、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等矛盾,同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能源消耗总量偏大、水环境容量基本饱和,这些都成为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如何在劣势中突围?

    在2005年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我市建设国家生态市涵盖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保护三个大类、总投资为572.25亿元(2010年前)的105项优先项目和重大工程。同时为我市生态市的创建确立了近、中、远三个目标,走有苏州特色的生态市创建之路是我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寻求突围的唯一选择。

    2007年

    长三角区域生态市雏形

    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益型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逐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安全的生态格局框架基本形成;生态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建成高水平、高质量的小康社会。

    2010年

    国内领先的水乡园林生态市

    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推进新型工业化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取得成效,生态经济形成一定规模;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安全的生态格局基本形成;生态文化框架形成,生态社会基本成型,基本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

    2020年

    国际知名现代水乡园林生态市

    全面达到《纲要》提出的苏州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全面实施,生态效益明显;生态格局安全,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生活安全舒适,生态良性循环;生态文化与吴文化兼收并蓄,生态社会成型。苏州真正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态优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高度和谐统一,具有园林诗画内涵、水乡古镇风韵的“生态乐园、人间天堂”。(蒋丽英)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