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行动,增强企业自律行为,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共同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传染病防治监督。在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中,我省以技术支撑部门为依托,加强协调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了卫生行政部门总抓、疾控部门业务指导、监督机构负责督查、医疗机构抓好落实的“一体三位”传染病防治工作模式。执法对象由医疗机构扩大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学科研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涉及传染病防治的各类机构;执法内容从疫情报告、医疗废物管理、消毒管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落实等,延伸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艾滋病防治的监督执法工作不断深入,改变了既往卫生监督机构对艾滋病防治的“被动介入”局面,提高了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等部门综合防控艾滋病的密切配合协作程度。近几年来,传染病防治工作年监督覆盖率均达到100%。
——医疗服务市场和医疗卫生监督。针对我省医疗服务市场和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开展监督检查,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非法采供血专项行动,共取缔非法行医窝点18208家次,查处违法、违规医疗机构和项目6609家次,没收违法所得162.1万元,行政罚款1392.3万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家,移送案件306件,经人民法院以“非法行医罪”判刑59人。
——学校卫生监督。在学校卫生监督中,省卫生厅会同省教育厅在全省联合开展了“校园卫生健康行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深入学校、课堂,举办学校食品安全及卫生知识讲座;督促学校建立完善相关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学校卫生档案,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意识和素质。通过深入开展“校园卫生健康行动”,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建立学生卫生档案率平均为91.72%,我省学校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逐年上升,已由2001年的34.20%上升到了目前的100%。
——化妆品卫生监督。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主要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卫生许可管理,对化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开展化妆品卫生质量的抽检。2007年5月,我省查处“杭州美韵女子护肤健身有限公司”等大型连锁美容院在产品中违法添加了“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案,卫生部也将该案件向全国进行通报,并要求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该系列产品进行严肃查处。
10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下,浙江省卫生监督所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先进、全国卫生十大案件处置优秀、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等,取得了一次次新的发展和跨越。餐饮业“五常法”、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职业卫生台帐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网络等一系列浙江卫生监督创新模式受到了卫生部以及全国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赞誉,造就了“浙江经验”,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10年来,浙江省疾控中心为圆满完成了全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目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十年改革发展标、全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付出了艰辛,建立并启用了各类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以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与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机构基础建设,积极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升卫生监测与检验检测能力,推动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大飞跃,为全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筑起了坚实的屏障。一、省疾控中心呈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局面
原浙江省卫生防疫站位于杭州市上城区老浙大直路17号,占地18亩,办公楼和实验室环境条件落后,设施设备陈旧。
在建设“卫生强省”的目标引领下,省疾控中心积极推进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工作,以科学防控为手段,传播健康理念、履行疾控职责、树立疾控形象。10年来,省疾控中心创建了一大批国内先进的实验室,建设了一批重点学科;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从2000年到2009年,省疾控中心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使人力资源的学历、职称、年龄以及专业分布结构更趋合理。目前,中心在编职工332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3人(88.25%),硕士以上95人(28.61%),高级职称人员103人(31.02%);有卫生部和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各1人,省“151工程”人才16人,国家级专家21人,硕士生导师及兼职教授32人。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疾控中心财政拨款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1953.49万元增到2009年的21444.59万元,为省疾控中心的建设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起,浙江省率先实施了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二、我省疾控事业多项工作领先全国
10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省疾控中心秉承“不屈不饶,艰苦奋斗”的老防疫传统,开创“和谐、务实、创新、奉献”的新疾控精神。全体职工以与时俱进为核心,以保障民生为己任,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标,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奉献,疾病预防与控制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褒奖。10年来,共获150余项奖励和荣誉,其中省部级有22项。
10年锐意进取,10年硕果累累。10年来,省疾控中心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并被卫生部等部委授予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结核病防治工作、地方病防治工作、丝虫病防治、抗击非典等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中心党委也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全省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成绩斐然
——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血吸虫病等,曾是我省流行最严重的传染病。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的努力下,重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取得了辉煌战果:上世纪50~60年代,全省的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高达2537.71/10万,而如今,我省的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从2004年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开始,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从407.34/10万下降到2009年的335.01/10万,下降了17.76%;报告死亡率从0.57/10万下降到0.42/10万。我省成功消灭了天花和丝虫病、血吸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已有效控制了麻风病、疟疾等曾经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长期实施的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和疫情监测、病原监测、外环境监测相结合的科学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霍乱、伤寒副伤寒、狂犬病、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
通过加强艾滋病综合监测,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网络,逐步推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不断提高高危人群干预覆盖率,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我省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态势。
实施CIDA-WHO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和我省控制项目,肺结核免费诊疗政策惠及广大百姓。全面推行DOTS策略,全省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75%,新发病人治愈率达89%,已达到WHO和我国提出的防治目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经历了SARS、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急性传染病以及抗台救灾、抗震救灾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磨练,省疾控中心于2008年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处置组织体系,组建了一支能迅速处置传染性疾病疫情爆发、食源性疾病事件、职业中毒、生物化学恐怖事件、核辐射事件、自然灾害的应急队伍。省疾控中心对全省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实时监测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为加强对聚集性发病、发病水平明显增高等异常信号的搜索,每天开展人工预警。每逢危急时刻,该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坚持科学防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