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在全国卫生人事人才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指出,按照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卫生部编制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卫生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造就一支数量规模适宜、素质能力优良、结构分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加快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张茅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合理扩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规模,保证基层卫生人才的数量,实施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各类面向基层的卫生人才培养项目,为基层输送和培养人才,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要达到462万,其中全科医师达到30万人以上。要着力提高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选取适宜卫生技术,加大培训力度,同时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提高基层卫生人才的业务素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卫生人才的政策保障,完善编制管理,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措施。
二是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核定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编制,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到2020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要达到118万人,各级各类公共卫生人才满足工作需要。要大力加强医药卫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改变医护比倒置的现状,要加强药师规范化培训,大力加强精神卫生、儿科医师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和培训。要大力加强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设好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训基地,统筹推进其他各类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卫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符合规律、适应需求的培养开发机制,遵循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从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综合设计。要建立健全突出能力、注重实践的评价发现机制,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卫生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建立更加注重实际贡献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灵活高效的流动配置机制,使卫生人才向基层、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建立健全体现业绩、激发活力的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医药卫生人才激励制度,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
四是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重大人才工程的引领带动作用。国家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12个重大人才工程,其中包括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在卫生人才规划中有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支持计划、医学杰出骨干人才推进计划、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等5个重大人才工程。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通力合作,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载体,推进卫生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开创卫生人才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