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1.转变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改变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扭转“以药补医”机制。
2.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经费。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探索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债务的有效方法。省财政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试点医院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县级公立医院在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设备配置、人才引进培养、医疗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3.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在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均次医药费用、业务总收入增长幅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护理和部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收费项目,降低部分大型检查项目、高值耗材收费标准。
4.改革完善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674号)精神,以当地前3年(2008年至2010年)各病种医疗费用均值为病种收费参考标准,全面推进试点医院按病种收费改革。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充分发挥医疗保障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引导、制约和激励作用。
(二)大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标准。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由省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高于全国水平的县级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并纳入县级公立医院复核评价和评审标准。
2.加强临床技术和专科建设。重点加强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急诊、预防保健、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等薄弱科室建设。对符合规范要求的县级公立医院,允许开展部分二、三类医疗技术,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多种途径,使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部分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3.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对口支援关系,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在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上取得实效。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制度。全面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公立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向每所综合改革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派驻的医生不少于5名。承担对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任务的城市三级医院与所支援县级公立医院之间建成远程会诊系统。
4.加强骨干人才培养。鼓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到县级公立医院就业,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公立医院工作创造条件。组织未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进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全省遴选300名左右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对试点医院从优安排。
(三)积极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1.合理配置县域医疗资源。针对县域内群众的主要健康问题,根据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地理交通等因素,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设置县级公立医院,明确相应的床位规模、人员编制。每个县(市)人民政府重点办好1所县级综合医院、1所县中医院、1所县妇幼保健院(所)及县级院前急救机构。在坚持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前提下,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发展空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模和建设标准,省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规模、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与管理。
2.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探索推进县、乡纵向合作机制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各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要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试点地区要完善分工协作机制相关政策,为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创造条件。
3.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医生下基层服务。建立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公立医院预约诊疗绿色通道。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有序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1.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理顺政府与医院的关系,科学界定政府和医院的职责。县级人民政府主要履行规划、出资和监管职责,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法人自主权;县级公立医院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负责提供各项专业性、技术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科室和岗位设置、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给予医院更大的自主权。
2.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医院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及运行规则,完善院长负责制,推进院长职业化,使医院真正成为自主运行、自我管理的医疗服务实体。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3.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健全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发挥机构编制的最大使用效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五)着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1.严格人员准入。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须具备相应任职资质。全面推行公开招聘,依据招聘岗位的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改革人事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新机制。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人才职称评定标准,将病种诊疗能力、分级手术能力和完成工作量等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内容。
3.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六)全面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
1.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根据医院实际,优先配备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合理使用,不断提高基本药物(基层版)的配备比例和销售金额比例。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检查和治疗行为,努力控制医疗费用。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公开医疗机构所有收费和服务项目,认真受理患者的投诉。
2.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窗口服务单位创建活动,围绕降低就医费用、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感受等,集中推出一批易操作、见效快的服务举措,缓解县域内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矛盾,让人民群众尽快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率先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转诊工作。
3.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的学习教育,促使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廉洁行医,拒收红包、回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弘扬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