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1月12日召开的全国卫生规划财务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级卫生规划财务部门要着力解决重大宏观卫生经济问题,有力保障规划目标及医改任务的实现。
■卫生投入能有效拉动内需
陈啸宏提出,对医疗卫生投入能有效拉动内需。据专家核算,2009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2.2%,占GDP的比重为5.3%。通过深化医改构筑保障健康的安全网,居民消费需求得到充分释放。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2006年的44.6亿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58.4亿人次,住院患者数量由0.79亿人次增加到1.42亿人次。医疗卫生服务还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根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资源规划目标和配置标准,将新增执业(助理)医师近20万人、护士近83万人、床位77万张。
■应注重健康产业领域发展
陈啸宏提出,医疗卫生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两部分。健康产业是一个与健康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主要包括保健品、医疗服务等15大领域,既涵盖生产经营,又涉及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加快上述两个领域的发展,将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并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
■基本医疗服务内涵要界定
当前,我国尚未从政策层面明确基本医疗服务的界定原则、标准及具体内涵,只是从实践工作中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陈啸宏提出,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尽快从政策层面确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内容,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界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步调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标准。
■公立医院内涵须明确
陈啸宏指出,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难点是对“公”和“立”的理解把握。“公”,就是以国有资产为主体。我国公立医院主要包括政府举办、国有事业单位举办、国有企业举办、军队举办,而且是非营利性的,举办责任涉及政府各个相关部门。只有这些部门相互协调和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履行好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维护公益性的职责。
“立”,就是政府财政的保障力度和程度。陈啸宏指出,对公立医院的投入重在落实,例如,应明确财政补助收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比重达到多少,才能保障公益性。各级政府应落实对现有公立医院投入责任,进行优化配置和调整,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公立医院的定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