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简介:
王正荣,农工党四川省副主委、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
魏丽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妇产科系名誉主任;
王静成,江苏省扬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扬州市委主委、苏北人民医院院长;
沈进进,江苏省盐城市归侨侨眷联合会副主席、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马文芳,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村医。
主持人钟雪泉: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集体采访活动现在开始。为回应大家关心的医改问题,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了五位医疗卫生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发挥医务人员医改主力军作用”这一主题,回答大家的提问。他们是: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先生,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先生,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沈进进先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魏丽惠女士,河南省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乡村医生马文芳。现在请大家提问。
中国青年报社中青在线记者:请问沈进进先生,目前在基层,我们的“血荒”带来哪些实际问题?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近是否更加严重?有人说造成“血荒”的原因是因为过程的不透明造成了人们的不信任,您在基层能否形象地给大家说明一下血液从一个人的身体流出,经历怎样的过程,产生哪些成本,最后才流到用血者的体内。另外,您是CDC的,我想问一下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进展如何,您觉得存在哪些问题?有媒体报道说,校园周边的小食品在泛滥,吃的人都是孩子,对于这种现象,地方的CDC是否注意到?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沈进进:前段时间,参加“两会”之前,我也关注到目前在全国一些地方出现的临床用血紧张的情况。据我了解,这个情况是从2010年左右开始出现,到2011年这一情况相对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医疗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的一些地方,因为他们开展的手术比较多,所以用血紧张的情况相对比较突出。
现在有一些医院,可能只能保证急诊用血的供应,有一些手术不得不推迟,这种情况给广大群众的就医带来一些不方便,因为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排得上,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造成目前临床用血供应紧张的原因,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第一个原因还是需求量的增大。现在随着医改的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手术增加,临床用血量增加。第二个原因是血液的供应,无偿献血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据我了解,现在我们公民的献血量大概是在8.7‰,和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比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10‰的指标也有差距。
刚才这位记者说一个人输了血以后,产生哪些费用。前段时间我也关注到一些负面的事件对采供血产生了一些影响,可能也造成了一些误解。根据我的了解,我们国家现在血液收费,对于已经无偿献血的人是免费的,比如我们江苏,采取“献一还三”的政策,就是说如果你献血200毫升,你可以无偿地使用600毫升,另外你的直系亲属可以享受跟你献的等量的血的无偿供应。如果说超过800毫升,你可以终身享受无偿用血,亲属也可以等量使用。
对于没有从事过无偿献血的人,他用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大概由五、六个方面的构成,第一是采血的费用,包括血袋,在江苏,每个血袋是35元钱。第二是采集,包括试管、皮条、试剂等等。另外还有一块儿是检测费用,血采了以后,要进行检测,我们现在规定的传染病病种主要是五个,另外还加上血型,包括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另外对肝功能还要进行检测,这里面像血型、转氨酶,还有梅毒,这三项。举我们江苏的例子,江苏核定的收费是66元钱。另外,乙肝、丙肝、艾滋病的抗体HRV,按照规范,一是要做一遍免疫酶联吸附反应,要求做两遍ELISA,或者是一遍ELISA,一遍核酸,这个费用相对比较高,这是有规范要求的,大概是在100-200多元之间。另外,还有采血,大家知道,都要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采血要租房子,有房租的费用,另外夏天、冬天还有空调等电费,血液采了以后,要冷藏,还要分离,要有专门的设备。大概算了一下,加上检测、采血,还有一些耗材、设备等等,在江苏大概是在210-270元左右,现在每一个人份的血供应是220元,基本上都是成本。
大家到医院,医院还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要看用血者的血型,另外对他的抗体要配血,对多次输血者,还要进行抗体的检测。另外还要证明,如果病人有相关的传染病,是不是由于输血引起的,在用血之前还要对用血者进行相关传染病的指标监测,这些都是属于必须要做的项目,在临床用血的时候按照标准来收取。所以,血液这一块产生的费用,基本上就是采集、分离、检测、运输以及储存的费用。
据我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说美国,无偿献血做得比较好,但是也收取一定的费用。我打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我们用的自来水来源是河水,河水可能是不用钱的,但是到了水厂以后,经过一些处理,就产生了费用,到了用户这里,收取的主要是处理的费用。当然,在我们国家,现在还是应该多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工作中去,也谢谢记者关注这个问题,我把一些情况说清楚,避免产生一些误解。
关于你刚才说的食品安全的问题,食品安全的问题很重要,人人关心,“民以食为天”,作为基层的公共卫生单位,食品安全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我觉得,在基层,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方面还是做了不少工作的,一是加强监管,特别是通过长效的监管机制来建立企业、生产者诚信的机制。另外,对于餐饮行业,在江苏推出量化分级,建立一个诚信的体制;二是加强监测,对食品可能产生的污染,选择一些重点的食品进行监测,进行风险的评估。另外,在一些重点地区,我们对一些非法添加食品,对一些违法的比如地沟油,也加强了打击的力度。
您关注的是学校周边的情况,确实在一些地区存在,中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知识比较缺乏,卫生意识也不健全,所以周边有一些食品的摊贩,或者流动摊贩,卫生状况并不乐观,对这个问题有关部门也比较重视,多次采取专项行动进行整治,特别是清理那些无证的、无照的摊点。对于一些小商店、小餐饮业,主要是加强证照的验证,对过期食品、霉变食品,对于可能有毒有害的食品进行清查。我们疾控中心也配合有关的监管部门开展一些清理工作,还通过学校开展卫生工作,对学校的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卫生习惯的教育,教育孩子们尽量不要到不卫生的摊点购买食品。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请问王静成代表,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但是普遍实行的是行政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模式,无论按照新医改还是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公立医院最后都会回归到本来的公益属性。请问王静成代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之后,该怎么样面对来自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的竞争?
王静成:谢谢这位记者,您给我出了一个难题。民营医院以及外资医院进入医疗行业,在今年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对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里又一次明确提出,民资和外资进入医疗行业。近几年,从医改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进入医疗领域,弥补医疗资源不足。江苏省对台资进入我们医疗领域专门出台了优惠条件的文件,像扬州,民资以及民营医院也有许多,这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您刚才讲到,公立医院怎么面对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的竞争?即使没有民营医院,没有外资医院,公立医院内部或者公立医院之间也存在着竞争。我个人以为,公立医院面对民营医院以及外资医院的竞争,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好几件事,比如我们苏北人民医院这几年非常重视要抓好服务。民营医院和外资医院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他们的服务非常周到,非常人性化。
我们公立医院能不能做到人性化,完全换位思考,为病人和病人家属以及社会上各界人士服务,怎么样考虑周到和人性化?这几年苏北人民医院出台了一些改善服务的措施。比如我们双休日全部开放专家门诊和辅助检查,方便老百姓;比如我们弹性排班,根据季节的特点,根据老百姓就医的习惯,把医务人员上班的时间根据病人和老百姓就诊的需要进行弹性排班;再比如我们提出来,大型检查能不能不要预约,当天就检查完,我们从2008年开始就已经全部做到了。这当然是苦了医务人员,需要中午加班、晚上加班。
再比如说我们专家门诊,完全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一般来讲,大多数的专家门诊都是专家上半天,我们考虑如果老百姓半天不能完成诊疗,或者从外地赶来,就极不方便。所以,我们的专家门诊是全日制。再比如说,对病人的陪护,以及营养餐等等这些方面的措施都做了一些改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个方面,狠抓费用的控制,现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其中就有费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控制高质耗材和进口药品的使用,严格制定了一些规定,按照临床路径,按照医学的规律,对违规违纪的严格处置。卫生部出台了医德医风定期考核,卫生部出台了《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每两年考核一次。我们严格按照卫生部这两个规定执行,同时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管理等等,所以对药品的使用、耗材的使用、大型检查等等,都严格控制,控制了费用,使费用不断下降。另外,压缩平均住院日和术前等待手术的时间,减少老百姓住院的时间。
第三个方面,抓能力水平建设,老百姓到医院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疾病痛苦,我们在服务好的同时,最关键的是要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要把疾病解决好。能力水平建设重点抓两个方面,一是人才队伍,二是学科建设,所以这几年我们围绕这两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第四个方面,抓硬件建设。社会发展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要让老百姓进入医院,也能享受到像家庭一样舒适。硬件包括大宗的硬件设施,比如房屋的问题,比如住院洗澡的问题,后勤服务跟上。我们在当地提出一个口号,要让扬州的干部群众能够享受到跟上海、北京、南京一样水平的仪器设备检查,一样水平的诊断治疗,这就需要我们在能力水平建设上下功夫。
除此以外,我们还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荣誉感方面狠抓队伍建设。这几年我们还开展了一些公益性工作,这是在公立医院改革当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除了完成国家的援非、援藏、援疆等大型任务以外,在当地每年都出台十项公立医院惠民的优惠措施,包括关注弱势群体,包括培养社区和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包括到边远地区、到基层为一线群众开展健康咨询等等。
所以我想,公立医院应该不要担心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的竞争,竞争就要求我们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而且竞争最后带来的结果是老百姓受益,竞争带来的结果就是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更加便宜、更加安全。所以,竞争是好事情。谢谢。
香港大公报大公网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医患关系,因为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包括去年甚至出现了一些流血事件。一方面,患者对于医方的不信任,包括出现了带着录音笔去就医的现象。另一方面,医生可能也感觉非常委屈。请问各位代表,缓解医患关系有什么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如果单纯地告诉大家要相信医生,恐怕效果不是特别大,因为现在用医成本非常高的情况下,如果患者得不到他们满意的医疗效果,他们可能内心接受不了。但是,医疗效果又不是一定会出现的结果,这种矛盾怎么解决?谢谢。
王正荣:刚才这位记者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确实,处理好医患关系是我们全社会都很关心的问题,对于治疗好病人,特别是为病人服务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也极力在研究和寻找对策,怎么样解决医患矛盾问题。我们分了一下类,发现出现医患纠纷、医患矛盾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社会的闲杂人员以“医闹”为职业的一小部分人参与,把本身是正常的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或者有些是治疗疾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由于有“医闹”的存在,把事情闹大,造成严重的医患关系甚至是群体性事件。这是一类。
第二类,有些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对于医疗行业不太理解,总是认为你治疗疾病没有达到他所想象的治疗效果。我们目前的医学是不能穷尽的,不能解决所以的疑难杂症。如果治疗不好,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就认为是医方的问题,就要索赔或者这样那样的。
第三类,医方也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主观上是想把病人治好,但是目前我们的医疗水平或者他本人的医疗技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上的失误,这在主观上是好的,但是产生的客观的效果不是很好,这样就产生医疗纠纷。
第四类,有少数人责任心不强,或者利益上的追求,造成的医患纠纷。
我们做了研究,主要是这四种情况。针对这四种情况,我想解决纠纷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以谋取索赔为目的的“医闹”是应该打击的,应该由公安和司法部门来研究对策对他们进行打击;患者认为医生或者医方没有达到他的要求,要求索赔的,或者医务人员从主观上想治好,或者技术水平不行,或者当前的医疗条件达不到要求,这一类的纠纷,以前是主管行政部门参与解决,但是效果不好,患方总认为行政管理部门或者以医院方来解决的,是站在了医疗方。所以,我们现在是探索第三方仲裁机制,第三方包括有学法律的、学医的、学社会学的,一起来参与,形成第三方调解机制,第三方的仲裁调解机构,这样的话,他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正确客观地判断双方的纠纷,看谁对谁错,医方错了,医方肯定要赔偿的,如果是患方的无理要求,就不得赔偿。这样通过第三方的仲裁机制把医患矛盾解开,第三方来仲裁的话,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
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情况是,医患纠纷发生之后,特别是冲突升级的时候,患方实际上也是费了很多精力来索赔。实际上,医方客观上还是想治好病人,主观上也想治好病人。面对这样的纠纷,使得医方没有更多的精力专心地搞好医疗工作,实际上这对医疗事业也造成很大的影响。由第三方来判断,就可以把医患从纠纷和矛盾中解脱出来,让医方集中精力治疗病人,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大众。
同时,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要引导医院加强我们的服务意识,加强医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出患者至上、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使我们的医疗行业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法治周末法制网记者:我想向王正荣代表提问。我的问题是,按照新医改的要求,公立医院改革要逐步实现医药分开、管办分离,之前成都刚刚成立了医管局,我想问一下,实施一年多来,它的实施效果如何?有什么样的经验?有没有推广的可能性?非常感谢。
王正荣:成都市搞管办分离,即医院原来由成都市卫生局管,现在它的资产管理还有人事安排交给了成都市的国资委在管理,卫生局主要是管它的业务、技术水平、技术准入等等,这种管办分离,目前还是运行得很好。
我们四川省还有其他地区也在探索管办分离,形式又不一样,现在是各有各的形式,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点。我们正在探索不同的模式,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各有千秋。
你提出的另一个问题,我们乡镇卫生院的医药就是采取基本药物制度,目前把由中间环节造成的药物虚高定价的水分挤出来,通过基本药物制度,统一定价,统一招标,然后由厂家直接配送的这种方式非常好,把中间环节挤掉了,使得药物价格大幅度下降。这部分价格挤掉了,厂家也没有受损失,我们医院本身也没有受很大的损失,因为很多药物虚高定价都是被中间商拿掉了,并不是医院挣了,也不是被药厂挣了,所以说对它的影响不是很大。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我有个问题问一下沈进进代表,中国控烟与未来报告说,中国履行世卫组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得分只有3.72分,您评价一下中国控烟为什么这么难?您觉得“十二五”的时候能不能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规定?还有个问题问一下马文芳代表,您在五年做人民代表的时候一直在提乡村医生的建议,您觉得五年以来乡村医生的待遇有没有改变?
沈进进:谢谢您提问这个问题。控烟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吸烟是我们国家目前很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现在慢病的负担也是国民的一个重要负担,吸烟是多种慢病的有害因素,所以控烟也是医务人员、我们代表比较关注的问题。
我们国家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的框架协议,从签署以来,我国积极推行控烟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效。比如大家知道的,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实行了“无烟奥运”,上海世博会期间以及一些重大活动中,都推行“无烟”行动。卫生部门积极行动,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开展公益宣传,二是在医疗卫生单位实行无烟单位的创建活动。
当然控烟需要多部门来协同合作,应该看到,我们国家控烟的进展还不是太快,比起其他一些国家,步履还是比较慢。我们也相信,在“十二五”期间,像公共场所禁烟等一些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
马文芳:我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已经干了四十四年,整个农村医疗变革我全部都经历过了。我是一名乡村医生,自从当了人大代表以后,我感觉责任更重了。第一,我关注的是医疗改革,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再一个关注的是乡村医生能不能有待遇的问题,有没有人接班的问题。再一个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我自从当了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很多乡村医生每天给我打电话,我最多接过300多个,信息最多时也接两百多个,全国来信接了七千多封,都跟我反映乡村医生的问题。
为此我每年都在提,我们在农村干了一辈子了,农村整个公共卫生服务,我们全部负担起来。老了,现在没有养老的问题,关键是后继无人的问题。为此,我去年调查了3个省12个县100个村庄100个诊所100个乡村医生,最大年龄的是78岁,最小的44岁,平均63.4岁,收入最高的一千多到两千块钱,收入最低的,一个月五十块钱,平均每个月收入300多块钱。
因为我们工作在第一线,乡村医生是非常辛苦的。国家去年已经下达了文件,去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乡村卫生院乡村医生要做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一定要解决。我们河南省也下达了文件,全国很多省也已经下了文件,乡村医生养老问题一定要解决,河南省已经解决了,65岁以上的退休了,有300块钱的补助。但是我认为还是有点偏少,我建议国家还得加大投入力度,不然的话,三级医疗网点没有人来接班,公共卫生服务谁来搞?这是当前我最想说的大事。谢谢。
中国经济网:我想问一下魏丽惠代表,新医改已经推进三年时间了,您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代表,您这三年感受变化最大的是什么?还有,您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最难以沟通和理解的是什么?谢谢。
魏丽惠:谢谢刚才记者的提问。在三年的医改实施过程中,我们作为基层一线的临床医生,医改是积极参与的,也是医改的主力军。在这三年里,因为我是在大型的三甲医院,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这样一个大型的医院里面工作,我们也是和全国的医务战线一样,面向广大老百姓,扩大对老百姓的服务,努力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实施预约挂号,特别是在今年,要求80%的门诊号都能做预约挂号,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病人为了到大医院求医,不惜举家来到北京,甚至连夜排队,非常困难。有了预约挂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再一个,实施节假日门诊。为了方便群众,我们节假日敞开门诊,给大家就医的方便。因为很多外地的疑难病人到北京的大医院来,比如我们建立的疑难专家会诊门诊,外地的疑难病人到北京以后,我们通过医院组织全院的专家,用一个小时或者多一点的时间,给这个患者全面做检查,就不用他一个科一个科地去看。我们知道,很多外地的疑难病人在外地都经过治疗,或者经过很多地方的求医,到达北京以后,靠他一个科一个科地看,弄不好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我们开展了绿色通道会诊疑难门诊以后,可以使病人在短短一两天内就可以解决他的问题。另外,像刚才苏北王院长讲的,我们对一些大型的检查缩短时间,这些都是给病人提供更多的方便。
另外,为了支援基层的医疗,我们做了一个医疗共同体的建设,很多病人在基层看病,通过我们的卫生信息化手段实施。我们在北京的西城区开展了这项工作,我们和新疆、青海、四川都做了一些医疗共同体的建设,发现可以使很多的基层病人很快能得到大医院医生的诊疗意见和实惠,我们是通过基层的医院来完成的,一些社区的病人常见多发病都可以在基层完成,需要到大医院来做的时候,由他的基层医院通过电脑联网,直接挂号,就不用到医院挂号,然后到医院定时就诊。这些我想都是大医院在参加医改中给群众提供的一些方便。
我们还定期支援基层,到基层去,包括我曾经到过很多基层参加他们的查房、参加他们的讲课,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水平,这也是大医院特别是我们这些教学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在在我们国家,已经把医疗工作向前提到预防的水平,比如我们参加卫生部贯彻的,也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进行妇女健康普查,包括乳腺癌、宫颈癌的普查。另外我们对农村孕产妇免费发放叶酸,孕期服用叶酸,减少神经管畸形的措施,以及住院分娩,我们作为大医院医生都积极参加这些医改,所以我们也经常走到基层去,帮助培训,帮助他们做质量的控制。我们把预防工作提前,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这是三年来医改我最大的感受。
关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问题,不是我们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医患的矛盾问题。刚才王厅长已经就医患矛盾做了四方面的分析,我非常赞成他的分析。我觉得在这里面,首先我还是要呼吁,大家不要认为医生是万能的,因为在医学领域,未知数太多了,尽管我们现在有临床路径,有医疗常规,而且我们要求医生都是按医疗临床路径和医疗常规去处理日常的医疗问题,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
所以我一直在讲,对于这样一个医学的科学问题,大家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不能希望百分之百都是治愈的,肯定在中间会有一些治疗不当,包括我们现在实施的临床路径、医疗常规,应该说是从数百年现代医学里得到血的教训制定出来的,才使我们临床医生认识到这些病应该这么治。我想这是我第一个要呼吁的问题。
第二,关于一些医患矛盾,实际上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在医疗改革中碰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医疗费用,国家制定的价格,过去我们都是公费医疗,恐怕大家在早期甚至一些老年人都记得,在他们年轻时实施公费医疗,看病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涉及到自己掏腰包的问题,农村全部都是自费。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农村进入到新农合,城市里走向了医保,这个医保过程有自己付费部分,有自费部分,有部分付费部分,这些矛盾最终体现在医院和患者之间,因为最后病人在医院看病是要从自己腰包掏钱付给医院的,比如看病贵的问题,很多矛盾就集中到医疗的终点——医生和患者。所以,我觉得在这里面,我们希望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随着医改的深入,老百姓、社会要理解,我们大家共同在医改中探索共同的道路。
第三,我也要特别呼吁,媒体要理解医生。我可以这样说,随着医改我们加大了医生工作力度,比如节假日都在开门诊,都在进行医疗行动,可是我们医生的身体状况确实值得担忧,像人民医院,医生早上七点半就到了医院,晚上七点半才能回到家里,还不要算路程,这12小时工作是非常紧张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很多手术医生都在手术室里吃盒饭,每天都吃盒饭,大家想想是什么滋味,包括节假日,所有的医生都要跟他的丈夫、孩子或者妻子来讲,你要等我排完节假日的班才能知道我节假日什么时候休息。而且在家里休息的时候,如果接到医院通知,我们要毫无疑问地立刻冲入医院第一时间去抢救病人。这些艰辛是医疗工作战线上目前面临的非常不容易的现状。而且很多中青年的医生,像我所在的科室里,大概40岁以上的医生都在吃降压药,他们有时候一天要做五到七台手术,之后还有下乡的任务、基层的任务、会诊的任务、门诊的任务等等,都加在一起,他们的任务是非常重的。所以我觉得,要理解医生的不容易,我相信马医生即使是村医,他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跟我讲,只有三个医生,全村所有的病人都要找他们去看病。大家知道,医生的职业告诉医生,即使你是生病发烧的时候,你在病人面前仍然是医生,你不能推卸你的责任,这就是医生职业道德的要求。我相信,广大医生是遵循这样的职业道德来做的。
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也呼吁要制止“医闹”,我昨天在谈两高报告的时候,我说医生被打被害,到现在没有一个公开判决的结果告诉我们。所以,很多医院的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医,因为觉得这个职业太难做了,太危险了。所以我呼吁,社会要想解决医患双方的问题,除了医院要教育自己的医生遵守职业道德以外,也希望广大的社会来理解医生。所以我想,只有患者对医生信任,医生遵守职业道德,遵守为病人服务的这样一个崇高的职责,同时社会理解医生的工作,这样双方面互相加强信任,互相理解。同时,呼吁政府进一步在医疗上注意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同时,关注医生的健康和医生的待遇。谢谢大家。
中国网记者:现在社会上对医药界的误解有很多,主要有两点,第一,医生从病人身上“收红包”;第二,医生通过开药从医药代表手里拿回扣。请问王静成代表,您作为医药界的代表,能否给我们讲讲现在的真实情况?您认为“收红包”、“拿回扣”这背后有什么制度的原因?目前,我国政府倾向降低药价,提高医生的诊疗费用,您认为这一举措是否能遏制这种“拿回扣”的现象呢?谢谢。
王静成:谢谢这位记者,你提的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水平有深度。关于红包、回扣的问题,应该讲在目前医改进行三年以后的今天,这已经成为极少数、极个别的医院或者个人的个别现象。因为医改这三年,首先我们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在抓医务人员的行风建设,医德医风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等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医务人员绝大多数是默默无闻,多少年来超负荷劳动,加班加点,身体透支,存在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体力透支等等。因此,我们六百万医务人员绝不能因为极个别现象就说我们整个队伍都是这样的。
这几年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包括各级医院,更加重视这个问题,也出台了许多举措和规定。作为我们具体单位来讲,我们苏北人民医院对红包、回扣的问题,江苏早在五年之前就对红包的问题专门作为医疗卫生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在我们医院,在江苏,如果收受红包,一旦查证,会涉及到他的执业问题,他的执业资格就可能会被取消,这个代价是非常大的。
这几年卫生行政部门在抓,我们医务人员自己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这应该是极个别或者说是现在越来越少的现象。
关于回扣问题,这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出现的一些现象,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少,卫生部专门出台了对于医药企业、对于医院捐赠捐助的一些规定,医药企业对于医院的学术活动或者医院的建设、或者医院的公益性事业做一些资助,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跟个人利益挂钩是绝不允许的。因此这几年,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一些医院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也是越来越少,成为个别现象。
你刚才讲的制度设计的背后,我想,公立医院改革也好,整个医药卫生系统的改革也好,这几年随着保障水平的提高、保障面的覆盖,以及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公立医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价格体系、补偿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方面,从更深层次推进,一定会对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调动,发挥公立医院改革主力军的作用,以及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大的实惠,肯定会有帮助。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深层次改革,应该有多方面、多部门来推进的,也会给老百姓尽快带来更多的好处。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有一个问题请教沈进进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请问取消“以药补医”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需要政府加大补偿力度之外,公立医院本身还将采取哪些配套的措施?另外,我国正在推动新农合实现全国联网,但目前看同样一种病,城镇医保、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医保的标准都不太一样,各地新农合的报销标准也不一样。请教一下王正荣代表,怎么看待这种差异?如何有效地缩小这个差异?谢谢。
沈进进:我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陈部长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一是在政策方面,要有一些新的政策出台来支持。医院长期形成的以药品差价作为医院收入的补充,这是长期存在的,医院目前需要在“以药补医”这一块进行改革,除了这方面,怎么样让其他的政策能够到位,能够保证医院正常的运行,这需要在制度设计上面要进行认真的研究。
我个人觉得,除了把药品的价格降下来以外,医院一些诊疗费用应该做相应的调整,通过合理的价格来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另外,医院内部也应该加强管理,节约成本,更好地提供优质的服务。
王正荣: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新农合和城镇医保之间的差异问题,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作为新农合,属于卫生系统在管,城镇医疗保险属于社保系统管,两个系统不一样。我就把新农合实施以来特别是医改以来的情况给各位记者朋友做一个情况的汇报。
实施新农合以来,农村参合率达到了97%,以四川省为例,接近98%了。报销比例,如果在县、乡、村看的话,报销比例最后达到60%,有的达到70%,报销比例非常高。再综合二甲以上这些大医院来看,报销比例也接近40%,所以效率是非常高的。
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对白血病和先心病开始报销,因为这才是农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大病,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更多的是指大病,如果大病都能给报销了,那就真正解决了农村的大问题。所以从我们去年的实施来看,白血病的患儿绝大部分得到了报销,而且报销的最高金额达到7万,对农村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庭来说,真是救了命了。
目前,从农村农民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来看,去年参保的经费已经持平了,都是两百块,国家给予补贴。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谈了,要增加到240元。他们之间报销比例不一样,将来的走向应该是两个走在一起,特别是城乡一体化,要均衡发展,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实现均等化,两个应该是合拢,谁来管的问题,就要看谁产生的效益好,谁来管,这个是最好的。
马文芳:我说说农村的事。由于农村的医疗改革,在没改革以前,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农民由小病到大病,大病不敢进医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村有个病人,他有前列腺肥大和前列腺炎,因为时常小便不利,有一次疼的没钱,他的尿竟憋了三天三夜,最后我拿的钱给他去看病,如果他有钱他能憋三天三夜吗。通过这三年的医疗改革,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受益,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确实得到了大的缓解。
今年开始,国家又实行了基本用药零差价,就是买一块卖一块,买一毛卖一毛。所以,老百姓受益是最大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村有一个换肾的,将近二十多,最后报销了十五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农村得到了很大的缓解。通过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和我省各个企业家的捐助下,我的诊所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诊所农民体检站,去年6月16日开始,一共体检了260多人了,通过体检,发现了高血压196人,糖尿病68人,其中体检出一个乳腺癌,这个病的情况现在已经治的不错了。在我来之前又发现了一个肺癌,现在正在住院。我建议,国家在体检这方面,农村每一个乡建一个体检站,使老百姓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农民省钱了,国家也省钱了,所以我建议国家在一个乡建立一个体检站,农民体检,国家来拿钱。
美国中华商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医学跟美国合作科研和发展的情况。目前有些科技运用到了医学当中,医学跟美国的深度发展,怎么样更好地为老百姓诊断、治病?现在大陆的护士非常紧张,像美国的护士很多都是男性,大陆也普及更多的男性护士,在医院解决护理难的问题,这样也方便患者。
魏丽惠:谢谢您的提问。我想,关于和国外科技方面的合作交流,在我们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也快速发展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我们与国际的合作交流越来越多。比如北京大学和国外很多大学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一些科技的项目。比如从医疗上,美国的医疗还是非常先进的,很多先进技术、设备都来自美国的一些研究。国家这些年注重引进一些国外先进技术,并且和中国科技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开发我们自己的产品。
另外,美国的科技界人士更注意和中国的合作,因为我们中国的病人是非常多的,很多医生接触的病人要比美国多得多,因为我们是个人口大国,患病人数也多,很多疾病基数都非常大,所以这些年我们以一些中国人群大样本的资料发表于国外的杂志上,内容越来越多,国际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合作。我想,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科技的增长,这些合作是越来越多的。在国内的研究机构也好、各个大学也好,是非常欢迎与国外在科研上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
关于护士的问题,我想中国有一个传统,男护士是非常少的,我们在骨科有一些个别的男护士,但是一般来讲,都是女性来承担的。其实前些年,还有一些高级的老的男护士,比如我们的骨科,我们的手术室,他们的技术都非常好,但是这些年来,可能因为社会舆论,很多男性都不愿做护士,我想您的建议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因为男护士无论在体力、工作上、在照顾病人方面,会比女性有更多的优势,我想今后这方面的教育会加强。
主持人钟雪泉:谢谢,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采访活动到此结束。新闻中心组织的今年“两会”集体采访记者会全部结束,欢迎大家来年再会。(信息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