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间医改将如何推进?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十二五”期间的医改将力争在健全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及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问:“十二五”期间,我国医改将如何实现三个重点突破?
答:在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方面,一是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明显缩小与实际住院支付比例的差距。二是完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探索整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三是改革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费用、推动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四是提高基本医保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实行统筹地区即时结算,加快推进跨省即时结算。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探索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管理,鼓励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五是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重大疾病保障基金,力争2012年年底前全面实施已经开展的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等8个病种的保障,并在三分之一左右的统筹地区增加肺癌、急性心肌梗塞、血友病、甲亢等12种疾病,充分发挥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协同互助作用,使补偿水平提高到90%左右。
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方面,一是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加快实施一般诊疗费并落实医保支付政策。健全绩效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并落实体现医务劳动特点的工资和分配制度,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二是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在村级卫生机构、非政府办基层卫生机构和有条件的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全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供应及时。三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推进基层首诊制度试点。到2015年为基层培养全科医生15万名以上,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都有全科医生,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四是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立以省为单位覆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绩效考核等功能的信息系统,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有条件的村卫生室。
在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核心,统筹推进综合改革。2015年要实现县级公立医院阶段性改革目标,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分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对此设立了哪些主要工作目标?
答:“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改革。主要的工作目标有两个:一是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二是实施便民惠民措施,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力争使县域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
答:2012年,全国选择300所左右县级医院,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总结经验、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
我们将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机制。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
问:在破除“以药补医”、改革补偿机制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要发挥医疗保险补偿和控费作用,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改革。合理提高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并与医保支付政策衔接。要规范药品采购供应,落实和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政策,特别明确严禁县级医院举债建设。
问:在推进相关综合改革方面呢?
答:要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深化用人机制改革,给予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扩大医院业务支出中用于分配的比重,确保改革后医务人员收入有所增加;建立健全法人治理和完善内部运行管理,加强绩效考核,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问:在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加强重点科室能力建设,开展重大疾病救治和复杂疾病筛查转诊工作,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建立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医院轮换派驻医师和管理人员制度,探索设立专科特岗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试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制订县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
四大难点亟待突破
问: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主要有哪些工作难点?
答:一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其实是对医院补偿渠道和收入结构的重塑。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不仅能够弥补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收入损失,更可以理顺对医院的激励机制,促进医院健康运行发展。
二是改革医保支付方式需要相关政策的衔接配套。要加快推进按人头、按病种、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支付方式改革需要相关技术能力的支持和政策措施的配套。
三是落实财政投入和补助政策。特别是在化解县级医院长期债务方面,截至2010年底,全国卫生部门所属县级医院5411家,资产合计3390亿元,负债合计1153亿元,其中,长期负债达到318亿元。必须在明确县级医院不得举债建设的同时,逐步化解旧债。
四是关于人才问题。县级医院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普遍与县域群众的医疗需求不相适应,这是当前制约县级医院能力提升的首要因素。
问:如何让县级医院在短期内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答:必须制定突破性政策。当前有三方面政策需要落地:一是城乡对口支援要深化,大型公立医院要带动县级医院提升技术水平;二是全科医生制度和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要落实;三是探索设立专科特岗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试点,招聘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到县级医院工作。
当前医改已进入攻坚阶段,尤其需要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弘扬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强化医药卫生人才投入机制,创新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开发、使用评价、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为实现医药卫生人才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新华网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吕诺、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