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省坚持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省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全体千万名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幸福实效。
“您好,我是扬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陈晓阳,现在我们开展家庭医生服务,今天我们走进社区和居民签订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协议,以后我们将每周定期进行这样的服务。这是我们的服务协议书,上面有我们免费提供的服务项目。”陈晓阳医生开始了今天进社区的第一项服务。张阿姨接过单子经过仔细阅读后说:“有这项服务真是太好了,我母亲今年80岁了,去年小中风后活动不自如,去一趟医院体检真的不方便,你们能定期去帮我们做简单的体检吗?”“可以的,阿姨,这是我的电话,有需要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然后陈晓阳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了个特别的记号,提醒自己这里有个80岁老人需要定期随访。
53岁的盐城市射阳县特庸镇全港村的吉春林因患感冒在村卫生室治疗时,村医要帮她做了一个免费的血糖检查,开始她认为自己没有病不愿检测,可结果却让她大吃一惊,空腹血糖高达11.15mmol/L。村医及时地为她进行了药物治疗,并定期随访,现在吉春林的血糖已经控制到了平稳状态。吉春林每次提及检查事情时,感激之情总溢于言表:“要不是医生及时提醒我做血糖检测,我还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糖尿病,拖下去引发并发症可就懊恨了!你看,医生定期提醒我怎样服药,我们现在跟城里人一样享受健康服务了。”
这就是政府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具体体现。陈晓阳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家庭医生,吉春林是可以享受免费健康管理服务的受惠者。新医改实施四年多来,我省千万名像吉春林一样的城乡居民正在享受着医改带来的实惠。实惠:健康有保障生活更幸福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为居民提供最迫切需要、又能够快速见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现阶段,主要免费提供10类41项基本项目和7个重大项目,通过这些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向“少得病、晚得病”的目标迈进,使居民健康更有保障、生活更加幸福。
一是以居民健康档案为载体,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档案是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医务人员全面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实施综合健康管理。我省按照“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要求,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人和重性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推动各类医疗保健服务更加规范。为充分发挥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各地积极推进居民电子化健康档案建设。2009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亿多元用于基于健康档案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建设,2011年起,省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7000万元,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无锡、镇江、徐州等地实施家庭医生制度,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扬中市八桥镇幸福村西的刘方氏是百岁老人,行动不便,八桥中心卫生院全科服务团队主动来到老人家中为其建档,并为她量血压、测血糖、心肺听诊等,老人急忙叫儿媳拿钱支付体检费用。医生们都笑了,向老人及家人解释说:“我们与您家签定了服务协议,上门服务的检查和诊疗全部免费,如有需要可以及时电话联系”老人幸福地连声道谢!
二是以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人群为重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目前我省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很多内容是针对重点人群,如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等。2011年起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人均经费补助标准由15元扩大至25元后,项目服务内容和人群进一步扩大,服务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如儿童健康管理覆盖人群从0-3岁扩大为0-6岁;孕产妇免费享受5次以上的孕产期健康管理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享受每年一次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享受每年4次随访管理和健康指导等服务;重性精神病患者可免费享受到专家机构的专业指导服务。
儿童和妇女保健。各地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拓展基层妇幼保健业务范围,推行妇幼保健信息化管理,促进妇幼保健水平提高。苏州市实施“母婴阳光工程”,惠及全市所有母婴。家住苏州市高新园区的外籍户口邵女士到市母子保健中心办围产保健卡的同时,她还领到一本“母婴阳光工程免费手册”,凭借这本手册,她不仅可以享受围产期全程免费产检,宝宝出生后一直到6岁期间,还可以享11次的免费儿童体检,仅这些项目就为她节省了近千元费用,这让她喜出望外,她说:“原以为这些保健服务只有苏州本地孕妇能享受,想不到我们新苏州人也能获得这样的贴心关怀!”2009年以来,全省共为452.4万名0-6岁儿童免费享受健康管理服务,为280.6万孕妇享受5次产前检查服务。
老年人保健。随着医疗保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关心的话题,我省的老龄化全国排名第三,如何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已成为我省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国家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服务对象,要求各地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扬州市、泰州市等地明确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统一进行健康体检。淮安市通过积极打造淮医文化节活动,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保健服务。2009年以来,全省共为864万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2178万人次。
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发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安全隐患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各地认真落实慢性病管理任务,建立健全慢性病患者主动筛查机制,通过门诊筛查、健康体检、基线调查等途径提高慢病患者的发现率,并依托信息平台,发挥全科服务团队和家庭医生的作用,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实施规范管理;各地认真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随访、综合评估、康复指导等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共管理高血压患者600.17万人、2型糖尿病患者166.10万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3.12万人。扬州市江都区有一个被称为“江都犀利哥”的流浪汉,因其古怪奇异的装扮和特立独行的举止被收治入院,经诊断检查“犀利哥”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为其开展健康评估和干预等管理服务,经过治疗“江都犀利哥”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能够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后经了解,他来自安徽,26岁起外出打工,7年来一直在外流浪,当得知江都区民政部门要将他送回安徽老家时,他非常感谢。
三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做好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工作。强化健康教育,把健康知识教给群众,是提高居民自我防病意识能力,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全省各地通过设置宣传栏,播放音像资料,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广大群众进行有关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东海县还与县吕剧团合作,以吕剧表演的形式传播健康、卫生的理念和医改惠民政策,演出丰富多彩,通俗易懂,受到老百姓的一致欢迎。各地加强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把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纳入当地计划免疫系统中,全面提高疫苗预防接种率;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登记、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等卫生监督协管服务。2009年以来,全省共发放了2.62亿份健康宣教材料,为637万名适龄儿童免费建立了预防接种证;传染病发病率由2008年的166.02/10万降至2011年的131.51/10万;全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防病意识能力进一步增加。
四是实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安全。妇女儿童是人口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妇女儿童健康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和省政府高度重视妇幼卫生工作,通过组织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动员各方面力量,整合全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农村医疗服务条件有限、妇女防病意识差等原因,妇幼卫生工作发展仍不平衡;同时由于艾滋病、梅毒等性病严峻的流行形势,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安全。为此,国家启动实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我省主要开展4项服务: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实行财政补助,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保障母婴安全;为农村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为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提高早诊早治率;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项目,降低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等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全省各级卫生部门积极协调妇联、民政、计生等多个部门,认真组织实施4个重大项目,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与助产技术服务的规范管理紧密结合、大力推广“妇联宣传发动、卫生规范服务”的“两癌”检查项目管理模式、将农村妇女补服叶酸项目与婚前医学检查和计生服务相结合、将孕产妇艾滋病综合防治服务纳入常规保健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南京等市还建立了市级免费“两癌”检查试点县;无锡、苏州、南通、镇江等市将项目扩大到所有县(市、区),使所有城乡适龄妇女享受免费“两癌”检查服务;无锡、苏州等地还将口服叶酸项目扩大到城乡所有适龄妇女。2009-2011年,全省三年累计完成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59.26万人,农村妇女补服叶酸144.52万人,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244.07万人,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241.59万人,查出的癌症和癌前病变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治疗和跟踪随访;为11.52万人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通过项目实施,全省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由2008年项目实施前的10.76/10万、5.3%。和5.01%。降至2011年的6.0/10万、4.04%。和4.46%。。
内涵:均等享有 预防为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无论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地获得政府免费或低收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不意味着平均化,它突出了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相同,享受服务的机会均等。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疾病谱变化,新老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我省各地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积极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全省传染病发病率等指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服务水平也不平衡。2009年4月,国家正式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首次提出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广大城乡居民不得病、少得病。省委省政府以此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实事为抓手,认真组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面向全体居民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有效增强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特色:政府埋单免费服务
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全体人民健康,与此同时,这些项目是由政府负责埋单,由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免费提供。2009-2011年,在各级财政支持下,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累计拿出47.2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全省人均项目补助标准实际分别达到16.5元、19.7元和27.7元;投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资金5.98亿元、补服叶酸补助金额3468万元、“两癌”检查经费2.65亿元、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经费3550万元。各地按照“先预拨、考核结算”的原则,及时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确保了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保障:规范管理 强化考核
2009年以来,我省采取多种措施,着力规范资金使用和服务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加强组织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涉及项目多,政策强,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我省明确对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公共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实施的工作模式,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层层分解任务,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完善相关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服务要求、信息报告制度、项目公示制度等规定,为项目顺利实施建立制度保障。二是加强资金管理。为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率提高,省卫生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文件,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提出明确要求,并将资金管理纳入项目绩效考核,要求各地对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做到“费随事走”,将资金拨付与项目考核挂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约束作用。三是规范服务行为。建立逐级培训制度,对各级项目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并强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基层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翻印1万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1版)100问》免费发放给基层用于宣传和培训;定期编印项目工作信息,把先进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向全省推广,并针对共性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不良现象发生。启动实施家庭医生制度,转变“坐堂行医”的服务模式,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让群众能方便地享受到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是强化绩效考核。建立了逐级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江苏省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项目组织管理、资金管理、项目执行情况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为主要考核内容,并优化考核方法,简化考核流程,标化考核指标,加强项目绩效考核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增强绩效考核可操作性和效果。2009年以来,省、市、县三级开展项目考核逾千次,并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和资金结算挂钩,切实增强了项目实施效果。
展望:政府投入越来越大 免费服务越来越多
今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省将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增加项目内容,提高人均补助标准,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将达到60元以上。同时,针对影响我省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处置需要,逐步将慢性非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等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扩大免费“两癌”检查覆盖面,使更多的妇女免费享受到服务;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强化考核,狠抓落实,让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落到实处,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