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列举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半个月前,他出席北京大学2011级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时了解到,两周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9月18日《西安晚报》)
从列举的数字看来,参加军训的大学新生平均每人看病将近2次。笔者以为,这一现象绝不是孤例,全国其他高校的大学新生概莫能外。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如此羸弱的身体让人堪忧。
早在2010年《中国青年报》就曾在《国民体质监测显示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一文中显示: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整体下降。2005年与1995年相比,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
造成大学新生身体素质差、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等状况,国民体能教育的短板是重要的原因。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时期,尽管有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倡导,注重知识教育忽略体能应试教育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在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中,教授知识考核学习成绩,这种单方面注重知识偏重学习成绩而忽略轻视学生体能素质教育的理念,势必产生“头脑发达,四肢羸弱”的学生。虽然在中考有体育加试、初高中开设体育课、高校体能测验等,最终的收效大多是让学生拥有评价上的“合格”或单单是体育课分数,真实的体能增强却收效甚微。
因此,北大军训出现“6000人次”看病现象给予警示,加强国民体能教育已是当务之急,完善学校体育体系,加大青少年体能教育力度,让青少年在学习阶段学好知识的同时,得到充分的体能锻炼,真正实现青少年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继而实现全民体能的增强,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迈进,让中华民族葆有蓬勃的生命力。李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