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ICD-10:K25.0/K25.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慢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疼痛。
2.有呕血和/或黑便。
3.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
2.药物治疗:抑酸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
(2)对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相对平稳者,可使用H2受体拮抗剂(H2RA)。
3.对症支持治疗:液体补充(晶体、胶体),必要时输血支持。
4.内科保守治疗24–72小时评估病情,仍有活动性出血,根据情况必要时复查胃镜,如需内镜下止血、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者,进入其他路径。
5.出血停止可恢复饮食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予以根治,参见标准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0/K25.4胃溃疡合并出血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胃镜检查、黏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心电图、胸片及立位腹平片;
(2)血型、输血前检查(需要输血患者);
(3)腹部超声或CT;
(4)血淀粉酶、脂肪酶;
(5)必要时复查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
(6)肿瘤指标筛查 CEA、CA724等。
(七)选择用药。
1.抑酸药物:总疗程6–8周。
(1)活动性出血期:PPI类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静脉滴注,一天2次或静脉泵入。
(2)出血停止后:PPI类药物(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口服,一天2次。
2.其他治疗:
(1)止血药:如氨甲环酸等;
(2)肾上腺素稀释后口服;
(3)必要时生长抑素持续泵入或静滴。
3.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10–14天。PPI+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或甲硝唑/替硝唑中的两种(使用阿莫西林前需做青霉素皮试)。
4.黏膜保护剂:可使用硫糖铝凝胶等口服。
(八)出院标准。
1.腹痛减轻或消失。
2.血红蛋白浓度稳定,便潜血阴性。
3.基本恢复正常饮食。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消化道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需内镜、介入或外科治疗。
2.活检病理不除外恶变,转外科手术。
3.患者拒绝出院。
4.根据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量、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估计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休克、意识障碍、血红蛋白降至70g/L以下的高危患者,应转其他路径。
5.因消化道出血而诱发其他系统病变,例如吸入性肺炎、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等,建议进入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
6.收治胃溃疡出血的医院应具备:设施完备的内镜室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可提供24小时服务的血库;具备中心静脉插管和气管插管技术的急救人员。
(十)参考费用标准:5000-9000元。
二、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溃疡合并出血(ICD-10:K25.0/K25.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0日
日期 |
住院第1天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 完成询问病史及系统体格检查 □ 完成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 □ 完善入院检查 □ 评估病情轻重,注意消化道出血量及速度,有休克者监测生命体征 □ 禁食、抑酸、止血、补液治疗,必要时可使用生长抑素,出血量大时可输血支持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 内科护理常规 □ 一级/特级护理 □ 病重/病危(根据病情) □ 禁食 □ 记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 □ PPI类药物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 □ 止血药物(根据病情) □ 胃溃疡伴Hp感染者,行根除Hp治疗 □ 静脉补液(视患者情况定) □ 对症治疗 临时医嘱: □ 可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口服 □ 生长抑素静脉泵入(必要时) □ 血常规、尿常规 □ 大便常规+潜血 □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 感染指标筛查、血型、RH因子 □ 肿瘤指标筛查 □ 心电图、胸片及立位腹平片、腹部超声 □ 输血医嘱(必要时) □ 心电监护(必要时) |
主要 护理 工作 |
□ 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入院手续,进行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员等) □ 入院护理评估:一级护理 □ 静脉抽血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护士 签名 |
|
医师 签名 |
|
日期 |
住院第2天 |
住院第3–4天 |
住院第 5–7 天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 上级医师查房 □ 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监测粪便颜色及便潜血、血色素、血清尿素氮,注意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警惕活动性出血 □ 如有活动性大出血,考虑请相应科室会诊,或转出路径 |
□ 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监测血色素及大便潜血变化 □ 等待胃镜粘膜活检结果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 进行治疗评估,仍有活动性出血,保守治疗无法控制,可考虑复查胃镜,请相关科室(外科、介入科、ICU)会诊,必要时转入其他路径 □ 若出血停止,可逐步恢复饮食 |
□ 观察腹部体征、监测血色素和大便潜血 □ 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 上级医师查房及诊疗评估 □ 完成查房记录 □ 对患者饮食、坚持治疗和预防复发等方面进行宣教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 内科护理常规 □ 一级/特级护理 □ 病重/病危(根据病情) □ 禁食 □ 持续吸氧(根据病情) □ 记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 □ PPI类药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 □ 止血药物(根据病情) □ 胃溃疡伴Hp感染者,行根除Hp治疗 □ 静脉补液(视患者情况定) □ 对症治疗 临时医嘱: □ 血常规(根据病情) □ 心电监护(必要时) □ 生长抑素静脉泵入(必要时) □ 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口服(必要时) |
长期医嘱: □ 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流食 □ PPI类药物(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 □ 胃溃疡伴Hp感染者,行根除Hp治疗 □ 胃粘膜保护剂 临时医嘱: □ 血常规 □ 大便常规+潜血 □ 肝肾功能、电解质(必要时) □ 生长抑素静脉泵入(必要时) □ 胃镜检查(必要时) |
长期医嘱: □ 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半流食 □ 药物治疗同前
|
主要 护理 工作 |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观察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 |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监督患者用药 □ 对患者进行疾病宣教、饮食指导 |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监督患者用药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护士 签名 |
|
|
|
医师 签名 |
|
|
|
日期 |
住院第8–9天 |
住院第10天 (出院日) |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
□ 逐步恢复饮食,继续用药,观察腹部症状体征及大便情况 □ 上级医师查房及诊疗评估 □ 完成查房记录 |
如果患者可以出院 □ 通知出院处 □ 通知患者及家属今日出院 □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坚持服药、复诊时间、发生紧急情况处理等 □ 交待药物治疗疗程及观察事宜 □ 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停药3个月复查胃镜,明确幽门螺杆菌是否已根除 □ 完成出院记录、出院证明书、病案首页等,并将出院记录的副本交给患者 □ 准备出院带药 |
重 点 医 嘱 |
长期医嘱: □ 内科护理常规 □ 二级护理 □ 软食 □ 药物治疗同前 临时医嘱: □ 血常规 □ 大便常规+潜血 |
出院医嘱: □ 今日出院 □ 出院带药:参见标准药物治疗方案 □ 抑酸治疗6–8周,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抗幽门螺杆菌治疗7–14天 |
主要 护理 工作 |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理 □ 监督患者用药
|
□ 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交费等事宜 □ 出院指导
|
病情 变异 记录 |
□无 □有,原因: 1. 2. |
□无 □有,原因: 1. 2. |
护士 签名 |
|
|
医师 签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