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湖区坚持“提升卫生专业服务能力”和“扩大卫生工作开放性”双轨并行,认真落实网格化、精细化、个性化、信息化、专业化“五化”健康服务举措, 全面构建以运动促进健康、环境促进健康、饮食促进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管理促进健康、教育促进健康为核心的“健康西湖六促进”体系,实现了全民健康素质和区域健康发展水平的较快提升。2011年,全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67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17‰。
一、主要做法
(一)实施“五化”举措,巩固提升卫生服务居民健康的支撑作用
一是“网格化”服务全覆盖。以服务辖区为单位,全面实施社区卫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吸纳社区卫生干部、居民小组长等以“健康助理员”角色参与居民健康管理。每个团队网格化管理1500-2000名居民,及时有效地提供健康咨询和上门服务。
二是“精细化”服务保重点。以老年人、儿童、慢病患者等五类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失能老人预防性健康管理”、“准妈妈健康俱乐部”等二十余项精细化健康服务。如成立全省首家公立“社区营养工作室”,指导居民合理膳食;为60岁以上老年人配备家庭责任医生,视情况给予每月一次到每半年一次的定期上门服务。
三是“个性化”服务重差异。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进行分析归类,针对性提供康复指导、健康咨询等个性化健康服务。如开发居家养老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行为能力等,分等级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在5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开展错延时服务;实施“风筝计划”对“新西湖人”落实动态健康管理。
四是“信息化”服务享便捷。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卫生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完成市、区两级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医学检查结果、既往病史等个人健康数据的“上传下达,左联右通”变成现实,实现了医疗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
五是“专业化”服务提能力。2011、2012年共投入近500万元,用于卫生人才培养,分批选送社区医生到国外、上级医院、医学院校轮训。同时,开展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培养,全面打造专业化的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团队。
(二)构建“六促进”体系,健全扩大全民健康促进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是以运动促进健康。广泛开展特色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打造“西山、西湖、西溪、钱塘江、黄龙”五大全民健身圈,在村社广泛设置健身场所,定期组织不同层级的全民健身活动。与黄龙体育中心、浙江大学等体育资源丰富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和共享机制,鼓励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构建15分钟公共体育服务圈,以政府实事项目推进健身苑点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引导居民参加体育锻炼。
二是以环境促进健康。建设宜居生态环境,先后实施国家级生态区和“最清洁城区”创建、“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钱塘江饮用水源整治等工作,提升辖区环境质量。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工程,通过改水、改厕、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等,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和健康习惯。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大力实施城西污水厂建设、垃圾分类、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治理等工程。
三是以饮食促进健康。积极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舌尖上的健康”,在农贸市场、大型超市开展“健康菜篮”试点工作,倡导健康饮食,通过电子显示屏推广健康食谱;在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健康厨房”,引导居民控油限盐;组织“健康餐馆”创建活动。着力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网,严格落实食品原产地监测、加工过程监督和流通环节监控;强化食品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保障;加强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卫生监督。全区连续57个月未发生餐饮服务行业食物中毒事故。
四是以行为促进健康。开展全民控烟行动,在医疗机构、大型商场、学校等推广“无烟单位”创建;在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开设戒烟俱乐部、戒烟门诊;在宾馆饭店设立“无烟包厢”。从小引导健康行为,统一全区学校健康管理工作标准;落实学生体检和青春期保健等健康知识教育;安排专业人员指导学生营养午餐。开展心理援助,利用杭州市七医院、浙江高新心理网等优质资源,联合建立“心理援助热线”、“心连心企业心理热线”。在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学校开设心理聊天室、心理咨询室。
五是以管理促进健康。开展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小组活动,通过组织知识培训、技能交流、“健康知识传播一十百千万”活动,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搭建居民自我健康管理平台,全区已设置11家“健康e站”,居民就近进行血压、血糖等常规自助体检,结果可自动录入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社区医生视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随访管理。居民可登录网络平台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并和医生进行网上互动。规范健康示范场所管理,指导企业、学校、医院等落实食堂油盐使用管理、推广健康菜谱和健康操等措施。
六是以教育促进健康。在全区开展“健康教育六走进”(机关、家庭、村社、楼宇、工地、企业)活动,2012年已开展500余场次。在174个村社(覆盖率98.31%)开辟健康教育活动室。在173个村社(覆盖率97.74%)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全区100%的村社每年开展健康与运动健身讲座4次以上。同时,创新健康教育载体。如利用华数数字电视平台,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西湖大讲堂”电视展播服务,传授疾病预防、急救常识等方面的知识。每周一次为服务对象提供时令性、针对性免费健康短信服务。
二、主要成效
(一)夯实了全民共享健康的基础。通过构建“健康西湖六促进”体系,扩大了卫生系统的开放性及其与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密切联系,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事业发展模式。目前,该区在169个村社(覆盖率95.48%)设置了健身场所,全区40家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实现对外开放,全区晨晚练健身苑点达到250余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名,全区经常体育锻练人数达到65%。全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1.7%和38.7%,人均公共绿地20.68平方米。201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优良率达90.4%。
(二)促进了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目前,该区共有8家省市级医院、11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完整覆盖。还建立了“人员编制随服务人口动态增补”的社区卫生人员保障机制。2012年,以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基数,新增社区卫生编制486人。目前,区属医疗机构的高级职称人员达到66人,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才占比达到40.32%。自2011年“五化”健康服务正式开展以来,居民主动咨询和医生上门服务数量同比分别提高26.35%和12.17%。
(三)实现了居民健康素养的增强。该区通过建设“五化六促进”全民健康服务体系,提高了居民参与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2012年9月的相关调查显示,全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1.2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8.50%;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7.05%,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75%。
(四)收获了居民满意度的提高。构建“五化六促进”全民健康服务体系,顺应了居民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转化到有效预防疾病和实现自身健康促进的服务需求转变。2011年全年和2012年以来的各类卫生信访投诉量同比分别下降47%和43%。区人大常委会评议卫生工作“满意”率达90.38%,“基本满意”以上达100%。社区卫生服务第三方测评满意率达到93.56%。 (西湖区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