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事实
- 全球每年有大约9200万次献血,其中近50%在占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国家中采集。1.
- 来自159个国家的大约8000个血站报告了献血情况。高收入国家每个血站每年平均采血3万次,低收入国家为3700次。
- 62个国家的血液供应几乎完全依靠自愿无偿献血。世卫组织的目标是各国到2020年实现所有供血均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
- 39个国家未能对捐献的所有血液进行下列一种或多种输血传播感染筛查: 艾滋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
- 106个国家制定了全国临床适当用血指南。但只有13%的低收入国家设有用于监测和增强输血程序安全性的全国血液警戒系统。
国家血液政策和组织
输血可拯救生命和改善健康,但许多需要输血的患者不能及时获得安全血液。提供安全和充足的血液应是每个国家全国卫生保健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必不可少组成部分。世卫组织建议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和全国血液政策,协调全国与血液采集、检测、处理、储存和分送有关的一切活动。应制定适当法律,推动统一实施血液和血液产品的一致质量和安全标准。
2004年,60%的国家制定了全国血液政策;2008年,75%的国家制定了全国血液政策。共有58%的国家制定了关于输血安全和质量的专门法律,具体情况如下:
- 69%的高收入国家
- 61%的中等收入国家
- 37%的低收入国家
血液供应
全球每年有大约9200万次献血,其中近50%在占世界人口15%的高收入国家中采集。
据159个国家大约8000个血站报告,每个血站每年平均采集1万次(从20次到近50万次)。血站采血量与国家收入水平相关。高收入国家每个血站每年平均采血量为3万次,低收入国家为3700次。
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安全血液可得水平明显不同。全血捐献率反映一国的血液一般供应情况。高收入国家平均献血率为每千人36.4次,中等收入国家为11.6次,低收入国家为2.8次(见图1)。
图1. 每千人的全血捐献次数
献血者
献血者性别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妇女献血量占30%,但各国情况相差很大。在100个报告国中,16个国家妇女献血量不到10%。献血者年龄数据显示,5%的献血者来自18岁以下年龄组,31%来自18–24岁年龄组,35%来自25–44岁年龄组,26%来自45–64岁年龄组,3%来自65岁以上年龄组。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年轻人群献血比例高于高收入国家的相应人群(见表1)。献血者的人口学信息对制定和实施征召献血策略很重要。
表1. 献血者年龄状况 | ||
捐献比例 | ||
年龄组 | 高收入国家 | 低收入国家 |
65岁及以上 | 5.0% | 0.3% |
45-65 | 34.5% | 17.7% |
25-44 | 33.0% | 37.0% |
18-24 | 19.5% | 42.5% |
18岁以下 | 8.0% | 2.4% |
献血者分以下三类:
- 自愿无偿献血
- 家庭/替代献血
- 有偿献血
稳定的定期自愿无偿献血人群可以保障充足可靠的安全血液供应。血源性感染的流行率在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最低,所以这些献血者是最安全的献血人群。世卫组织的目标是各国到2020年实现所有供血均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者。
- 2002年,39个国家99%以上的供血量采自自愿无偿献血者;2008年,62个国家达到这一水平(见图2)。
- 据70个国家报告,与前一年相比,自愿无偿献血量增长了10%以上。但有23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报告自愿无偿献血量比前几年减少了10%以上。
- 在40个国家中,不到25%的供血量采自自愿无偿献血者,其供血大多仍依赖家庭/替代献血者和有偿献血者(见表2)。
- 2008年,仍有26个国家报告依靠有偿献血,有偿献血总量约为80万次。
图2. 自愿无偿献血占献血总量百分比
表2. 家庭/替代献血和有偿献血百分比 | |
家庭/替代献血和有偿献血 | |
低收入国家 | 36% |
中等收入国家 | 27% |
高收入国家 | 0.30% |
血液筛查
世卫组织建议在使用前筛查所有献血,以防感染。应强制筛查艾滋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梅毒。
- 39 个国家未能对捐献的所有血液进行上述一种或多种感染筛查(按感染分类的国家筛查情况见图3)。
- 检测包供应不稳是据报影响筛查的一项最常见因素。
- 总体上,对89%的献血遵照基本质量规程(即使用正式标准操作规程并实行外部(室间)质量评价计划)进行了筛查:高收入国家为97%,中等收入国家为82%,低收入国家为53%。
- 高收入国家献血中输血传播感染的平均流行率大大低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献血中艾滋病毒平均流行率为0.001%,而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分别为0.06%和0.5%。这一差异反映了有资格献血人群中这一病毒流行率的差异、献血者类别(例如来自低风险人群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以及献血者教育和选择制度的有效性。
图3. 实验室针对输血传播感染进行献血筛查情况
血液处理
采集的血液经抗凝处理后可以完整储存并向患者输注。这称为输注“全血”。若将其分离成红细胞浓缩液、血浆、 低温沉淀物和血小板浓缩液等成分,可更有效地使用,并可满足多名患者的需求。在低收入国家,向患者提供其需要的各种血液成分的能力仍很有限:低收入国家对采集的31%血液进行成分分离,而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分别达到91%和72%。
临床用血
不必要输血和不安全输血做法使患者面临出现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感染的风险。不必要输血还减少了可供需要输血患者使用的血液产品的供应量。
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医院设立输血委员会以实行本国合理用血政策和准则,并建议各国建立全国血液警戒系统来监督和增强输血程序的安全性。
- 106 个国家制定了全国临床适当用血准则。
- 57个国家建立了全国血液警戒系统(高收入国家为78% ,低收入国家为13%)。
- 提供输血服务并设有输血委员会的医院比例,高收入国家为76%,中等收入国家为53%,低收入国家国家为50%。
- 提供输血服务并设有机制监督临床输血规范的医院比例,高收入国家为83%,中等收入国家为56%,低收入国家国家为47%。
- 提供输血服务并设有系统报告不良输血反应的医院比例,高收入国家为91%,中等收入国家为53%,低收入国家国家为38%。
输血
各国输血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相差很大。例如,丹麦最常输血的患者人群是65岁以上老人,占所有输血的76%。而在贝宁,5岁以下儿童占输血者一半以上(65%)。
在高收入国家,输血最常用于支持心血管手术、移植手术、严重创伤以及实性恶性肿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输血更多地用于同妊娠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儿童严重贫血。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实行血液安全和可得性战略,在以下五个主要领域开展工作:
- 提供全国协调一致的妥善输血服务,确保向所有需要输血的患者及时提供安全的血液和血液产品;
- 采集低风险人群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
- 开展有质量保证的检测,检测输血传播的感染,鉴定血型,进行配合性试验;
- 安全、适当用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 建立涵盖从征集献血者到随访输血者的整个输血规程的质量系统。
世卫组织通过其输血安全规划,支持各国发展国家血液服务。这项规划的内容是向国家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援助,以促进公平获得安全血液和血液产品以及安全和合理用血。
1全部数据来自2008年世卫组织全球血液安全数据库。该数据库共收到164个国家的答复,覆盖世界总人口的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