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向健康要红利

[日期:2013-11-1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康服务业的新概念,即以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大健康业”,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和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业的供给市场刚刚发育,满足社会需求还有较大距离。随着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很有可能成为全球健康需求最大的市场。如何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本报记者对浙江、北京等地一些企业进行了探访。——编  者
      医疗支出是必需品
      国家要满足人们对必需品的需求,除了继续进行卫生投入,更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医疗之外的预防和干预
      11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北四环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华丽的大堂,随处可坐的舒服沙发,微笑的工作人员,看上去像一家五星级大饭店。体检的人们区分男宾、女宾,有各自体检区域,体现私密性。
      在附近公司上班的职员艾女士刚刚体检完毕,她告诉记者:“本来可以选择去一家公立三级医院体检,但我还是选了这里,环境好,人不多,不用排队,工作人员态度好。”艾女士从2009年起,每年都来此体检。
      “男女分区、医检分离、一站式服务、企业健康教育与咨询,是我们的服务模式。我们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0认证。”慈铭体检集团医疗中心总监崔其祥说。
      北京香山脚下,有一家200张床位的民营医院——三博脑科医院。该院专门治疗脑科的各种疑难杂症。“我们注重成本控制,药品、耗材自主采购,在总收入中占比仅为28%,远远低于一般公立医院。”院长张阳说,以脑膜瘤治疗为例,该院能在药品、耗材上比一般医院节省约1万元。
      三博讲究人性化服务。刚做手术的河南濮阳市台前县老人袁文祥,没想到当天傍晚来到医院就住上了,胃药吃完,护士陪着他老伴去买了药,袁文祥很感动。这家医院92%的患者都是外地的,医院设了病人服务中心,代订火车票、机票等,还有区间巴士。
      浙江杭州市西湖区蒋村文新街道居民周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了3项检查。周群没留意到,她享用了优质的第三方检验服务。这家叫“迪安诊断”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外包了该中心的检验服务,它提供的是三甲医院标准的服务,收取的价格却是社区医院的标准,周群还可以按照政策进行高比例报销,并比以前提前一天至一天半拿到结果。
      研究表明,人们的收入与健康需求相关,健康服务需求约为收入水平的1.6倍。经济学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医疗支出对于个人而言是必需品。国家要满足人们对必需品的需求,除了继续进行卫生投入,更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医疗之外的预防和干预,比如提倡人们适当健身、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等,这些服务投入不高,但是产生的社会效益惊人。
      刺激消费的新引擎
      健康服务将革命性地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中相对增长最大的是健康服务开支
      有机食品、保健食品、健身、医疗服务、健康体检、中医养生等,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内容,这在10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10年前,我们创立的时候,人们难以接受,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崔其祥说,去年慈铭体检数量达到170万人次。在北京市,健康体检机构每年以约5%的幅度增长。
      健康养老业也在迅速扩容,尤其是“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经常一床难求。2006年,原为医生的浙江人卓永岳,开设了浙江杭州绿康老年康复医院,专门接收老年残障患者,并为养老院及居家养老的健康和亚健康老年人提供系列健康养老服务。2012年,绿康在社区开设了小规模多功能型的“全托”和“日间照料”养老助残服务中心。“老年人最大的需求是医疗护理,但大多数养老院没有医疗条件,而医院嫌老年人占床位。这里满足了社会上的需求。”卓永岳说。
      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巨大。“2020年,预计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占比能达到10%左右,按照人均GDP来看,属于中高偏上的水平。”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说。他认为,将来医疗服务机构将会与商业健康保险融合发展,很多没能纳入医保的高端药品,将会通过商业健康保险进入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弥补基本医疗的不足。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宋福兴表示,公司将开拓医疗、重疾、失能、护理等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和健康管理服务,探索与医疗、护理、体检、健康管理等机构深度合作,实现健康管理与保险业务的良性互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国务院国家医改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预测,健康服务将革命性地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这不仅仅是因为目前我国服务业GDP占比仅为40%左右,与全球的60%有较大差距,国外也有研究进行了佐证。“根据芝加哥大学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弗盖尔(Fogel)教授对欧美人长达数百年消费结构变化的观察,随着人们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中相对增长最大的是健康服务开支。”
      “夹缝”中生存的大产业
      医疗服务90%以上的服务量由公立医院提供;健康体检业80%的服务量在公立医院
      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一书中写道:美国下一个10年将兴起的兆亿美元商机,是目前尚未普及的保健产业。但是,美国的健康服务主要基于个人付费参加的商业健康保险,与我国有很大不同。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用“夹缝”和“擦边”来形容。
      比如医疗服务,90%以上服务量仍由公立医院提供;健康体检业,公立医院也在开展,目前约80%的服务量在公立医院;检验检测服务,约99%的服务量由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保险业,在卫生总费用中仅占2.8%;健康养老业,医养结合的机构少之又少,很多老人往往在公立医院住院养老……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一套高端设备,全国只他家和一家著名公立医院有,这套设备用于服务高端健康人群,收费较高。
      和公立医院的竞争也许是必然的,但也引发了人们思考:作为公立医院,它的业务领域边界在哪里?是只注重解决“病有所医”,还是覆盖整个健康链条,包括病前、病中、病后?
      刘国恩说,解决“病有所医”问题非常必要。但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更明智的制度安排应是改变或影响国民的疾病谱。目前我国的疾病谱以慢性病为主导,其中三大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恶化的环境条件。
      “如果我们从制度设计上通盘考虑,有目的、系统地把部分资源前移,配置到促进人们健康方式和环境条件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上,而不是集中资源被动应对生病后的救治措施,将会极大减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身的压力,从而显著提高其服务的资源使用效率。” 刘国恩说。
      我国健康服务业为何发展缓慢?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分析其原因:一是民间资本进入健康服务业存在“玻璃门”现象;二是提供健康服务的市场主体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培育和引导市场;三是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需要调动。《人民日报》(2013年11月8日19版)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