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中午,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徐建光作客《东方网》,向市民介绍市卫生计生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并和家庭医生代表、“上海市十佳医生”陈华一起,听取市民意见建议,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徐建光表示,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要以解决突出问题和建章立制为抓手,打好医改组合拳,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严格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做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3个环节各项工作。委班子成员50余人次下基层联系点,召开座谈会47次,听取群众意见937人次,吸纳意见建议632条,计划新建或完善制度53项,目前已完成40余项。
徐建光表示,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缓解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困难,上海从群众不满意、迫切需要解决的地方改起、做起,推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构建家庭医生制度、优化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等“组合拳”,集中资源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强化服务抓整改
市卫生计生委即知即改,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针对基层反应的卫生计生工作台帐过多问题,经两轮逐项排摸,取消不属于市级层面统一部署的台帐、统计表32项,剔除不属于工作台帐性质的申报表4项,至“十二五”期间逐步取消(目前暂时保留)台帐3项,确因上级部门要求和工作需要继续保留的台帐6项。针对群众反映的120急救问题,目前已实现了上海120急救呼救一站式受理,清除区县边界急救盲点、盲区,并根据急救、康复出院和转运等三类不同急救对象,推出实施分类救护。针对急救医师队伍不稳定、人员缺口大的情况,委托专业学校进行定向培养。
全市家庭医生签约居民588万人
目前,全市已在17个区(县)的18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占全市总数的74%。共有家庭医生3212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338个,签约常住居民588万人,常住居民签约率达到32%,平均每位家庭医生签约常住居民1360人,年内接诊签约居民数329.2万人,签约居民利用过家庭医生诊疗服务的比例为56%,平均每位家庭医生年内接诊签约居民1025人,为签约居民建立健康档案554万份,建档率达到94%。
家庭医生制度让社区居民受益多多。让居民拥有了一位贴心的医生朋友,居民有医疗需求或者问题时,可以通过预约门诊、电话咨询等方式寻求帮助;让居民更加便捷地获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遍及城乡,居民可就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特别是家庭医生手中握有的专家号,可以使不少居民搭上“转诊直通车”,避免奔波往返于各综合性大医院排队等候;让居民得到综合健康服务,家庭医生制度融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一体,在有条件的社区可以拓展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一系列贴近百姓需求的服务。
844种基本药物+30种选配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药物能否满足患者用药需求,这也是老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后,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使用的基本药物品种将从688种大幅度增加到844种,更好地满足社区患者的用药需求。目前,市卫生计生委已完成基本药物目录通用名(化学名)的调整工作并发文公布,市医保部门也已启动了新增基药的招标工作,预计2014年一季度完成招标并公布中标药品企业后,社区中心即可以配备使用这些新增的基本药物。
2013年初,为与本市家庭医生制推进工作形成政策协同,并考虑到社区患者的用药需求,原市卫生局、市发改委和市医保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使用药品范围的通知》,要求本市社区卫生中心根据家庭医生制签约居民的医疗和用药实际需求,除配备使用国家和本市基本药物外,可在本市医保药品范围内选择配备不超过30种的药品,并实施零差率销售。本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在大幅降低药价、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同时,社区用药总体水平也得到有效保障。
创设条件开设双休日门诊
为了方便居民就诊,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在周六上午开设了门诊,尤其是68家周边5公里范围内没有其他医疗资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克服人力资源紧张等因素,连续在周六、周日全面开设门诊,努力满足周边居民双休日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加快促进健康服务产业发展
健康服务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当前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卫生计生部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上海已将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纳入本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今年,市卫生计生委联合14个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8项工作举措,明确全市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必须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为社会医疗机构充分预留发展空间。
在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服务方面,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和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这两个医学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落实土地使用、配套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已签署投资意向的项目尽快进入审批程序,已完成设置审批的项目(如医技中心)尽快完成建设,已基本完成建设的项目(如国际医疗中心)尽快投入使用。
在与中国(上海)自贸区主动接轨方面,上海积极推进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尽快落户。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允许上海先行先试,在自贸区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并授权本市对自贸区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目前市卫生计生委已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下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明确了设置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标准和程序。申请人按照“一口受理”的工作机制向自贸区工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在受理后40个工作日内,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自贸试验区工商部门出具批复书面文件。
健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和家庭幸福发展。市卫生计生委下阶段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到2014年底,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积极探索双向转诊,上级医疗机构对家庭医生转诊资源优先开放,出台系列政策包,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录名额上继续向全科医学倾斜,吸引更多优秀全科医生走上家庭医生岗位,为百姓健康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