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安徽省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新机制。
一是完善运行补偿机制。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由此减少收入的25%由省级财政补助,其余通过收取诊察费补偿,诊察费由医保报销,不增加患者负担。2013年,省级财政拨付144家县级医院补助资金2.5亿元。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提高诊疗、护理、手术等项目价格。
二是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县级财政将县级医院离退休人员费用纳入年度预算,足额及时拨付;将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纳入预算,逐年统筹安排。县级医院2012年底前形成的长期债务,纳入同级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
三是建立竞争性的人事制度。重新核定县级医院岗位编制,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县级医院在空余岗位内新进的人员,实行“新人新制度”,在职称评聘、工资福利、进修培训、考核奖励等方面与在编在岗人员享有同等待遇,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职业年金制度。
四是建立激励性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比重一般不低于60%,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5%。实行“双考核、双挂钩”,对县级医院的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院长收入、人员经费占总支出比例等挂钩,医院对职工的考核结果与职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基金发放挂钩。
五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重大决策;医管会办公室设在卫生部门,承担医管会日常工作,监督医院日常运行,开展绩效考核;县级财政部门负责资产管理、财务监管。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赋予医院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6项权力。建立院长选聘制和任期目标制,实行院长负责制和年薪制,院长年薪由财政部门根据考核结果安排。
六是完善药品、耗材、器械采购机制。统一基本用药目录,县级医院基本用药统一为1118种,基药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不低于80%。县级医院药品按照“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双信封制”的办法,由省集中招标采购。将全省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器械全部纳入招标采购范围,保证质量,控制价格。
通过改革,初步实现了预想的目标。一是群众看病负担减轻。2013年县级医院药品价格和次均门急诊药品费用同比下降5%,次均住院药品费用下降10%。二是医院服务效率得到提升。2013年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0%,出院人次增长5%。三是药品集中采购取得实效。省集中招标采购的中标价比医院自行采购价下降10%左右,2013年节约采购费用约6.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