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面实施以来,已有1.3万名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进入基地培训。但全科专业基地里,却出现全科医学科缺失的尴尬局面。专家呼吁,全科专业基地独立设立全科医学科不能再等了。在今年6月开展的2016年全国住培评估工作中,基地医院是否单独设立全科医学科被作为一项核心评估指标纳入其中。
基地医院积极性不高
中国医师协会2015年组织的全国住培基地评估结果显示,多数全科医学专业基地没有独立建制的全科医学科,大多以挂靠其他科室的方式开展全科住培工作,挂靠科室以老年科、综合科、干部保健科、急诊科、普内科为主,有的甚至挂靠在重症医学科、灾难医学科,设置极不合理。极少数基地甚至没有挂靠临床科室。不少带教师资缺乏全科医学理念和相关培训,更多还是以专科思维带教全科住院医师。
参与评估的首都医科大学郭爱民教授说,现场评估还发现,部分基地轮转科室安排不符合全科医师培养要求,住院医师在全科基地挂靠科室轮转时间过长。如有的医院因为全科基地挂靠在老年科,就把内科12个月的轮转全部放在老年科,“这种情况很多医院都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祝墡珠教授分析说,基地医院对单独设立全科医学科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全科医学科“不挣钱”;同时过去对基地医院的各种评价考核中,是否开设全科医学科并未作为评估指标。
综合医院更有优势
祝墡珠表示,全科住培基地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可以让学员进入基地后有学科归属感、认可度,有利于用全科理念来培训学员。她举例说,对于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心内科医生更多关注技术本身;而全科医生则侧重患者支架植入后如何做好自我管理,更好回归社会。全科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征,如果带教医生以专科医生为主,则可能导致学员无法胜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没有独立科室,学科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方力争说,综合医院整体水平高,有学科建设的基础和氛围,学科设置齐全、病种繁多、技术规范,也有利于全科教学与多学科合作。在基地建设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科建设要有正确引导,全科不等于老年科、内科,科室设置不能打擦边球。
北京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说,三甲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上级对口单位,能够更好地开展临床带教、双向转诊等工作,助力分级诊疗的实现。
全科医学科主业是教学
大医院开设全科医学科,也有人担心会产生虹吸效应,让本应在基层就诊的患者又重新涌入三甲医院。对此,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杜雪平并不认同。“基地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不是出门诊看病人,不会产生病人虹吸效应。”
杜雪平提出,三级医院设立全科,应同时建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实现全科教学、科研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有从事全科教学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形成独立的临床教学科研体系。
方力争介绍,其所在的科室在全科培训中,确立了早进临床、早进门诊、早进基层、早进社区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养教学原则,同时建立了一对一、面对面的全程导师带教制度,规范培训的全科人才深受基层单位和群众好评。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凯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反馈,该中心现有全科医生签约居民500人~600人,而邵逸夫医院培训的全科医生签约居民超过1000人。
现阶段,“不挣钱”的全科医学科如何实现良性发展也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方力争介绍,该院全科医学科与体检中心捆绑,全科医生参与体检筛查、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服务,同时参与健康体检收入分配。实际上,参与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过程,也是实践全科服务一个很好的途径。□健康报记者 谭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