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程度推荐(推荐 B)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中等程度的信心,多数目标用户会采纳该推荐意见,但是执行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医患共同决策。弱推荐(推荐 C)代表专家组对该推荐意见反映了最佳临床实践有一定的信心,但是应该有条件地应用于目标群体,强调医患共同决策。
二、筛查和诊断
(一)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超声显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9 ],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10](证据等级 1,推荐A)。肝癌高危人群的快速、便捷识别是实施大范围肝癌筛查的前提,而对人群肝癌风险的分层评估是制定不同肝癌筛查策略的基础。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 B1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龄>40岁的男性。目前,抗 HBV和抗 HCV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仍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 [11]。由我国学者研发的适用于多种慢性肝病和各种族的肝癌风险评估模型 aMAP评分(age-male-albi-plateletsscore),可便捷地将肝病人群分为肝癌低风险(aMAP评分 0~50分)、中风险(aMAP评分 50~60分)和高风险(aMAP评分 60~100分)人群,各组人群肝癌的年发生率分别为 0~0.2%、0.4%~1.0%和1.6%~4.0% [12](证据等级 2,推荐 B)。此外,基于多变量纵向数据(aMAP、AFP)和循环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特征构建的两种新型肝癌预测模型 aMAP-2和 aMAP-2Plus,可进一步识别出肝癌发生率高达 12.5%的超高风险人群[ 1 3]。肝癌筛查应重视将肝癌风险预测评分作为有效工具,开展社区、医院一体化的精准筛查新模式 [1 4],从而有效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高危人群至少每隔 6个月进行 1次筛查 [9](证据等级 2,推荐 A)。
(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1.超声显像超声显像具有便捷、实时、无创和无辐射等优势,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规灰阶超声显像可以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其是囊性或实性,初步判断良性或恶性。典型肝癌灰阶超声表现为肝内实性占位,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常可见低回声的声晕。内部多为低回声,也可表现为等回声、高回声或不均匀回声。灰阶超声还可观察到合并肝硬化的表现,如肝脏回声增粗、肝脏体积缩小、肝表面凸凹不平、门静脉高压等。少数弥漫型肝癌与肝硬化难以区分。
同时,灰阶超声显像可以初步筛查肝内或腹腔内其他脏器是否有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肝内转移灶多表现为肝内肿块周边或肝内其他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实性结节,数目不定,直径多<3cm,周边可见声晕。门静脉、肝静脉及胆管癌栓表现为管腔内低回声。癌栓完全充满门静脉管腔时周边可出现细小侧支循环形成,呈蜂窝样改变。肝静脉癌栓可以延续至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肝癌直接侵犯周邻脏器如胆囊、右肾等,灰阶超声也可观察到肿瘤与上述结构分界不清。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以观察病灶血供状况,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显示病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以及有无肝内血管侵犯,也可以初步判断肝癌局部治疗后的疗效情况。肝癌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上表现为病灶内部血流信号增加,呈点状、短线状、树枝状、网篮状、周边环状等多种形态,病灶周围血管可见绕行或受压。脉冲多普勒检测在病灶内部可见动脉性血流信号,阻力指数多>0.6。门静脉、肝静脉及胆管出现癌栓时偶可在癌栓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华东公共卫生 CaoGF.HP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